11月14日,笔者从竹山县教育获悉,2017至2018学年度,该县共有283名教师和校长进行城乡间、乡镇间交流,其中定期支教18人,跟岗学习144人,公开选调16人,乡镇调整104人,校长交流1人。
为了为确保教师交流工作顺利开展,日前,该县教育局印发了《关于2017-2018学年校长及教师交流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指出:为确保教师交流工作顺利开展,接受单位和派出单位要做好沟通衔接工作。接受单位要加强交流人员的管理,特别加强考勤、师德、教学方面的管理,合理分配教学工作任务,派出单位要配合管理,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对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相关责任人将严肃查处。
“有了教师交流机制,才让我们这些在边远乡镇工作了很长时间的教师,才有机会申请调动到条件较好的,离城较近一点的乡镇工作。”日前,今秋从竹山县最边远的竹坪乡调到该县溢水镇的徐之斌老师如是说。
“有了教师交流机制,对我们这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也是个极大的鼓舞,我们才更有信心和决心,安心地在边远乡镇工作,只要达到了规定的工作年限,取得了工作成绩,就有机会申请调动。这样,能让我们青年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今年新招录入编的青年女教师喻甜甜这样说。
喻甜甜是竹山县2017年定向竹坪招录的幼师,家住竹山县城关镇,被安排到竹坪乡店坪小学。虽然学校边远,条件也不算好,但是,有了教师定期交流机制,给这个家住城关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
其实,让年轻教师吃上这颗定心丸的远不止喻甜甜一人, 2017年该县就有194人。从该县2017年教师招聘公告中统计,该县2017年通过新机制招录初中教师24人,非新机制初中教师30人,非新机制小学教师90人,幼师50人,共计194人,全部分配到边远乡镇。
近年来,该县规定:凡是新入编教师都必须服从分配,首先到该县最边远的乡镇工作,县直学校除了绿色通道招聘以外,一律不新招录教师,所需缺编,均在乡镇教师中择优选拔。新招录教师,新机制的到定向乡镇工作满3年,非新机制的教师工作满5年,工作成绩优异的才能申请调动。这样,既公平、公正,确保了边远山区乡镇教师的相对稳定,每年都有新招录教师进入,都有优秀教师调出,又让广大教师有了希望,确保了青年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教师定期交流机制,让边远乡镇学校,成了年轻教师实习的基地,成长的摇篮,也为边远乡镇学校输送了新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新的力量,焕发了青春。同时,让城区优秀的教师到边远乡镇支教,有效的促进了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通过建立教师交流机制,形成了“年轻教师到边远乡镇学校历练-----经过历练的教师到条件较好的乡镇(优秀教师被选拔到县直学校)-----在县直学校镀金之后的特优教师再反过来到边远乡镇支教”,这样循环流动的格局,形成了局部稳定、整体流动、改革涌动、质量生动的局面,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