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正文

师爱是条“单行道”吗?

发布时间: 2017-09-1410:09作者: 梅继华来源: 安陆市实验小学浏览量: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看看自己的朋友圈,都是教育战线的同行们在分享节日快乐,有家长的祝福,当然也有学生送上的鲜花和问候,但教师节来自学生的祝福更多的在小学阶段,也就是3-12岁左右,到了初高中直至大学阶段,还记得教师节并主动与老师联系的学生就变得很少,不是逼不得已不会主动联系老师。面对这样的现象,细思极恐,难道只有年幼懵懂的时候才会尊重老师,喜爱老师? 

   节日当天,已毕业的学生中我收到了2个学生的问候,尽管只是一声祝福,还是感觉到了幸福,所谓的“桃李满天下”,总会有人记得老师陪伴成长的那些时光。我们都说,教育是爱的事业,老师爱学生是必须的,是“天经地义”的,是应该无私奉献无所求的,是基本职责和义务,那么,是什么让师爱走上了“单行道”? 

   盘点近年来的媒体报道,诸多教师网友倾诉了自己的困惑,有老师感慨——《我最爱的学生伤我最深》,讲述了喜欢并关注一名学生后,学生却并不快乐甚至要求转学转班的心路历程,这位老师还在自责:“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让我的爱换一种方式,我会让你在我的爱中快乐的成长......”有老师质问——《学生得了爱的“麻木症”吗》?文中有很多不解和心酸,老师钟爱的学生,老师付出了心血教育出来的学生,为什么不爱把心都掏给了他们的老师呢?他列举了自己看到的事实,恶作剧的捉弄,水杯里的鼻涕,被伤害的绿植......,让人寒心,更让老师迷惑。还有老师理性的分析——《仅有爱是不够的》,因为有的老师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敌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关键还要看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表达师爱,既不能溺爱也不能偏爱,他说:师爱也要讲艺术。 

  当然,教师节我们也看到了敬师尊师的一面,更多的孩子都会感恩曾经遇到的老师。毕业后学生不主动联系老师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工作或特殊业务往来,大多数普通人都不会刻意去联络老师,这也是正常社会的人际常态。据调查反馈,有的学生本身个性腼腆,有的学生觉得有代沟、话题少,还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不理想,整日为生活而奔走,愧对老师当年的教导,都在情理之中。  

   作为老师,应当淡定一些。一切随缘,师生关系可遇不可求。作为学生,对自己真正热爱,尊敬的老师,要知道适当地感恩,不要让曾为自己成长付出心血的老人心生悲凉。老师不贪图物质回报,只需心灵蔚藉,所以去看老师,无需考虑经济上的负担。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