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喜玲 学生心灵成长的守护神

发布时间: 2018-07-1309:20作者: 来源: 楚天都市报浏览量:

图为:耿喜玲和学生们在一起  

    楚天都市报记者简俊晖 通讯员金明

    大学转中学,授业释疑,甘为教苑耕耘者;师道臻人道,排忧解困,交誉心灵守护神。横批:德范师魂

  湖北省楹联学会 万峥嵘

  投身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坚守平凡岗位36年,开创独特教学体系,自编心理健康教材,成立学生互助团队,解决众多师生的心理困惑……58岁的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师耿喜玲,是湖北省目前唯一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也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守卫者。

  经层层推荐,湖北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耿喜玲当选为2018年6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

  一场师生对话让她坚定教育方向

  7月11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已放暑假的武昌实验中学。在该校心理咨询中心,“馨心阁”“观心阁”“知心阁”等教室里,几位心理健康老师正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耿喜玲名师工作室”带头人耿喜玲,也在现场指导、点评。“学校放假了,但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不能放假,”耿喜玲说。接受采访时,她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

  耿喜玲于1982年开始从事心理教育。1999年,已在河南的大专院校从事心理教育17年的她,担任武昌实验中学心理教师,一干又是19年。

  刚来武汉时,湖北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片空白。耿喜玲一度很迷茫。

  一次,她偶然听到一名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知道我的成绩为什么不好,因为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说:“那你以后上课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哦!”学生说:“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集中注意力啊!”老师说:“只要你不想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行了。”

  耿喜玲感到,学生对老师这样的指导非常失望。因为学生知道自己有问题却解决不了,而老师也没有给出实用方法。“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失职,因为,注意力训练正是心理健康课的内容。”耿喜玲说。后来,她对那名学生进行了注意力训练,学生的成绩大幅提高。

  从此,耿喜玲决心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拓荒者。她自编心理健康校本教材,主编或参编了三部省级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她借鉴国外心理教育经验,形成“班级授课、大型讲座、小组治疗、个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界定了中学阶段应完成的心理辅导目标。

  设计各种游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在武昌实验中学,从高一到高三都开设了心理课。有时课程因故取消,还会有学生追着补回来。

  “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得让他们觉得听课有用。”耿喜玲说。一名学生经常因涂错答题卡而失分,家长、老师每次都对他说“要仔细”,结果适得其反。耿喜玲觉得这名学生不是态度问题,为他做了视觉测量,发现他有密集恐惧症。于是她建议,今后再涂答题卡时,用草稿纸遮住一部分,一点点移动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记者采访时,耿喜玲正给几名趁暑假来校接受心理辅导的孩子上课。她问:“你们觉得1分钟能拍手多少次?”学生们众说纷纭。她让学生先拍,自己记录。结果,学生们都只拍了几十次,还觉得累。耿喜玲于是给他们示范:一只手平放不动,另一只手小幅、快速拍击。学生们跟着学,全都超过了100次,有的甚至超过200次。耿喜玲不失时机地说,1分钟拍掌的世界纪录是700多次,一般人能达三四百次。“孩子们,就这么短短的1分钟,只要方法对路,你们就能做更多事。”她说。

  耿喜玲十分擅长用这种小游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她觉得,让学生切身体会自己的潜能,比空喊“你真棒”有效得多。

  比如,每次高三调考过后,总有学生成绩下滑。对此,耿喜玲设计了一堂“练习曲线”课,让学生们在6分钟内做6套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题,然后统计成绩,绘制成曲线图。讨论时,学生们都说,热情度、熟练度等因素导致了成绩起伏,没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他们进而得出结论,调考成绩出现起伏,并不是自己无能,而是投入不够、热情不高等。通过这堂课,成绩下滑的学生重新找回了自信。

  巧用沟通技巧化解学生心理危机

  “耿老师总是最晚下班,经常深夜还在接待家长或学生。”武昌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师胡艳蓉说。耿喜玲常因工作耽误吃饭和休息,患病时在医院打针,只要接到学生求助,她就会拔下针头去解决。“高中生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希望得到指点,我怎么能拒绝呢?”耿喜玲说。有时直到凌晨,还有学生等候咨询,她往往会和学生在校园边走边聊,化解他们的困惑。

  有一年高考前的一个深夜,一位母亲哭着给耿喜玲打电话:“耿老师,求求您救救我的儿子,他已经两天不吃不喝了……”

  耿喜玲立即赶到学生家中,只见他眼神黯淡,神情焦虑,身体颤抖。通过聊天她了解到,几年前,这名学生因父亲突然去世,中考成绩不尽如人意。上一年高考,他只考了220分。这年复读,从2月调考后他就开始失眠,有一个多月不能到校,对生活失去信心。

  耿喜玲运用娴熟的沟通技巧和认知疗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把他对父亲的爱而导致的精神抑郁,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后来,这名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近5年来,耿喜玲挽救了近20名对生活绝望的学生;使50多名长期逃学的学生重回课堂;让数百名厌考学生自信地走进考场;帮1000多名学生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化解因学生引起的家庭矛盾、校园危机事件30多起。

  打造名师团队利用专业服务社会

  耿喜玲不仅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积极为社会分忧。

  2008年汶川地震后,耿喜玲深入灾区,为受灾群众做心理创伤修复,当地人称她为“耿咨询”。

  2015年6月发生在武昌某幼儿园的砍杀幼儿事件,给一些孩子、家长、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心理创伤。耿喜玲带领工作室成员,为相关人员做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平复创伤。

  “师者除了要有爱心,还要有爱的能力。”耿喜玲说。平时,她除了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外,还为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等群体做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我们喊耿老师为‘耿特’,因为她是我省唯一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还因为她对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武昌实验中学校长汪拥军说。2015年,“耿喜玲名师工作室”成为武昌教育战线中,唯一由一线教师领衔、区政府授牌的名师工作室,成员遍及武汉三镇。

  武汉瑞景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许汉平、武汉中学教师孙丽等,作为“耿喜玲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在耿喜玲的辅导下,先后完成多个优秀课题,他们也都荣获“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许汉平说:“耿老师甘作人梯,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传授她多年的教学经验,帮助我们成长。她以‘师者仁心’对待工作和同行,非常令人敬佩。”

  耿喜玲说:“有人说心理老师是‘心理垃圾站’,可我觉得,我们是学生的‘心理充电站’。”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