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谱写奉献歌 ——记十堰市郧阳区实验中学教师朱圣平

发布时间: 2021-09-0815:13作者: 孙玉霞来源: 郧阳区实验中学浏览量:

  走进十堰市郧阳区实验中学的校园,常能看到一个微笑而又匆忙的身影,或与同事边走边交流教学心得,或在走廊上与学生分析试卷错题,或指挥学生穿过斑马线,或走进学生寝室嘘寒问暖……她就是郧阳区实验中学的青年教师朱圣平。  

  任教24年来,她严格要求自己,忠诚践行为师之道,默默坚守三尺讲台,用一片赤诚丹心,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之歌。  

  安贫乐教总无悔   

  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朱圣平就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一身正气、恪尽职守用自己实际行动去努力适应教育的发展,以自己绵薄之力为教师这一职业增辉添彩。 

  工作以来,无论生活多么清贫,工作条件多么艰苦,她始终把学生和教学摆在第一位,用心做教育中的每一件事2004年,她的孩子出生,因为无人照看小孩,她和同样承担初三毕业班教学的丈夫只能在下课间隙轮流去看看孩子,晚上他们同时上自习时,就让孩子独自睡在床上,她不敢关灯,不敢锁门,方便同事听见哭声进屋帮忙安抚照看一下。多少个晚上,孩子凌冽的哭声响彻宿舍楼,叫喊着“妈妈……妈妈”有同事说:“你也太拼了,娃子都不顾了。” 

  提起儿子,她愧疚不已,但一提到工作,她眼中又充满坚定和信心:“学校像我这样的情况也很多,大家都有各自的牺牲和坚持,作为一名教师,虽然做不了春蚕,做不了蜡烛,但是我一定会做一个好老师,为学生成才贡献一份力!” 

  2014年冬,不幸再次降临。朱圣平的丈夫体检时发现肾上腺长了个肿瘤,刺激血压飙升120-180mmHg,丈夫立即住院做了手术。丈夫住院期间,朱圣平为了不耽误教学,一边精心备课上课,一边照看上小学的儿子,还每天往返35公里,到医院照顾丈夫。凭着一股狠劲,愣是没耽误一节课、没影响整个年级数学教学进度。丈夫出院时,已是2015年春季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她满眼喜悦,满怀对新生活美好憧憬。那年初三中考,学生们也没有让她失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年复一年,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成人成才是我最幸福的事情。”朱圣平无限喜悦的说。 

  “踏着荆棘,不觉疼痛;有时落泪,不觉悲凉。”因为那份对职业纯真的热爱,对学生无私的关怀,她痛并快乐着,无怨无悔。  

  潜心教学勤钻研 

  学海路无涯,教海深莫测。如果说黑板是一块挥洒青春的土地,那么教师就是这块土地上辛勤的耕耘者。 

  “大家知道吗?普通的三角形也有着非常神秘的一面,比如星空中的夏季大三角……。”“泰姬陵是一个以对称闻名世界的建筑,那大家知道它有几个方向的对称吗?”……在朱圣平的课上,经常能听到这样有趣的问题。 

  “让学生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并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是她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课前,她围绕课改理念,深刻领会课标内涵,认真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中,她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她的课因学生个性的张扬而美丽,因教学理念的前卫而精彩。 

  剪窗花、猜谜语、方言视频讲解,很少人会将这些与往日枯燥沉闷的数学课划上联系,但在朱圣平老师的课堂上,这是最常见的教学元素。在学《轴对称》一课时,她将剪窗花引入课堂,通过几次对折再剪出基本图案,漂亮的窗花就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在一折一剪中,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原理和运用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顿时兴趣高涨,求知欲更强了。 

  “数学并不是‘悬在空中’的知识,而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朱圣平说。在教学中,朱圣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巧妙集合,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找方向,运用平移、对称知识设计黑板报。在学习中,学生们惊奇的发现,学好数学知识后手机话费的选择、商品销售利润的问题、计程车的行程价格、投篮抛物线等实际问题都能找到最优方案,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收获感、荣誉感也就油然而生。 

  “学习不是苦差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和自豪感,获得知识、提升成绩就能水到渠成。”朱圣平说。 

  教学中,她积极探索以“点火”“点睛”“点拨”为主题的教学策略,开展研讨式、启发式、互动式、小组式等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轻松有趣,学生成绩连连攀升。2016年,她代表郧阳区级参加十堰市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十堰市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18年10月,独立研究设计的微课视频《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获湖北省电教馆二等奖;论文《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发表于国家刊物《中小学教育》,并荣获一等奖。  

  终生育人乐奉献  

  教师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为生存而教书,一类是为教育而生存。朱圣平常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把教师的工作理解为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而是更应该把它看成是终生育人的奋斗目标。 

  去年疫情复学初期,成绩严重下滑的学生刘晓云引起了朱圣平注意,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务工,刘晓云长期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疫情期间,因为缺乏自律和思想涣散,刘晓云渐渐萌生了弃学打工的念头。 

  “父亲在外讨生活十分不易,你要理解父亲,家庭不完整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搞好学业,未来谋求一份优质工作,让自己拥有精彩的人生……”了解情况的朱圣平反复多次深入刘晓云家中,在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刘晓云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和真心,学习状态、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回校后的她奋发图强,不仅成绩稳居班级中上等,还爱上了跳舞,脸上时常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每每遇到需要帮助的学生,朱圣平总是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坚守教育事业24年,朱圣平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成绩的硕果累累,更是一届又一届学生情真意切的感激情怀。 

  2009年,朱圣平班上的学生小周与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由于缺乏经济来源,两人长期蜗居在简陋破旧的工棚里,每到周末,小周还要去山上挖山货卖,如果售卖情况不好,小周常常会饿肚子。小周的境遇让朱圣平十分心疼,她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小周无私的帮助,还将小周刻苦求学的故事发表给媒体,在全社会的帮助下,小周顺利完成学业。多年来,小周常常感念老师的恩情,过年过节总会专程看望她,或者电话慰问,信息祝福。 

  朱圣平表示,教育是个良心活儿,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要用自己的言行在教育这条点亮他人希望与智慧之灯的光明坦途上,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的育人工作,忠诚践行一名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