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3岁时和父亲做了同样选择 30年前,23岁的父亲选择扎根基层
发布时间: 2023-05-2509:18作者: 记者 李碗容来源: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浏览量:
魏辉龙生活照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洪斐 罗茜
“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对武汉学院通识教育课部体育系2019级毕业生魏辉龙而言,这不是一句口号,更是选择。23岁的他目前已通过重庆市选调生考试,今年6月毕业将奔赴重庆市某偏远乡村从事乡村振兴工作。30年前,23岁的魏爸爸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如今魏辉龙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到西部基层奉献青春。
23岁的他和父亲一样
做了同样的决定
说起父亲,魏辉龙总有说不完的话。目前,他父亲任职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元堡乡一家行政机构。30年前,23岁的魏爸爸毕业后,便前往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工作。
魏辉龙跟随父亲在乡镇长大,亲眼目睹了父亲扎根基层办实事,及当地群众对父亲发自内心的尊重。魏辉龙回忆,父亲日常会和同事下乡去乡村小卖部做商品安全监督,检查售卖的商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我记得那时候一个乡村就只有一个小卖部,大家都会去那里买东西,所以商品的质量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健康。”魏辉龙说,在和农村商户的沟通中,父亲都是采用劝导等方式宣传相关政策法规。
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魏爸爸也给魏辉龙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魏爸爸所在单位对口帮扶的是元堡乡小塘村,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魏爸爸常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实际情况,宣讲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农户们积极行动起来。“我和父亲虽然住一起,真正相处的时间却不多,因为他把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魏辉龙说,父亲因为工作表现突出,2022年获得湖北省优秀公务员称号。
父亲在魏辉龙小时候,就总对他说要成长为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为群众做实事是一件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事情,身在基层也一样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魏辉龙坦言,自己选择报考选调生,正是受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和父亲一样的年龄做出一样的选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大学四年曾经两次
参加三下乡活动
大学期间,魏辉龙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下基层,两次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下乡时,魏辉龙驻扎在恩施州利川市元堡乡驻村小组工作。
在工作中,魏辉龙发现农民朋友不知道国家的好政策,于是便和驻村小组的同事去农民家中宣讲,帮助符合条件的人申请相关优惠政策。他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多、残疾老人在农村生活不便,于是定期到他们家中走访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打扫卫生、换灯泡等。发现有的人家中线路老化,或手续不齐没办法安装电表的,魏辉龙就联系当地供电所解决。“为大家做实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感觉很有成就感,也更想为他们做更多事。”魏辉龙说。
大学期间,魏辉龙白天主修体育学,晚上和周末则辅修会计学。即使期末考试需要考近10门课程,他也从未放弃过,还取得了各科均分85分以上的好成绩。“我和他一起修双学位,他一直很认真刻苦,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武汉学院学生吴亚文说。班主任老师杨颖也十分看好他,说:“魏辉龙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勤奋刻苦有目标,行动力也很强。”
目前,魏辉龙正忙着毕业相关事宜。他有担任过大学生体质测试裁判员和运动会裁判员的经历,希望未来能把这项优势发挥在工作岗位中,结合当地的体育设施,引导村民开展广场舞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