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载甘为“老黄牛” ——记南漳县薛坪中心小学教师王学国
发布时间: 2024-03-2021:54作者: 秦爱明 周德高 李友国来源: 南漳县薛坪中心小学浏览量:
有这样一位教师:2019年秋,从一所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位置主动一人到教学点从教,一干就是5年;2022年5月,她因心动脉血管堵塞,在市中心医院做心脏支架手术,手术后刚8天,因为担心耽搁学生课程,不顾爱人和医生的劝阻,强行回学校里工作,他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扎进课堂不出来。他的行为感动着周边的人,大家都亲切称他为“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他一人撑起了一片天
1985年2月,刚踏出高中校门的王学国,父亲问他毕业后干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当老师,当一名好老师!”经过层层选拔,他终于到薛坪镇洛浴中心小学任民办教师,怀着一腔热情,他一头扎进了大山深处,开始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从那时起,他一直牢记这句誓言,并为此不断耕耘着。在他的班级里,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在学校,他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不带任何功利的色彩。他视学生是朋友,是己出,用山一样的父爱滋润着那幼小的心田。几十年的风雨磨砺,使他由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成长为与时俱进、业务能力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将。曾多次被评为县、镇级骨干教师、师德模范、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2014年9月,被襄阳市教育局授予“学生最喜爱的好老师”光荣称号。他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在省、市级刊物上获奖。
2019年秋,原黑河教学点的唯一的一位女教师到退休年龄了,急需一位能吃苦又有责任担当的教师去那里任教。作为黑河教学点的上级单位——洛浴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的王学国主动请缨到黑河村教学点去。来自周边三个自然村的十几个娃娃,学生年龄最小的只有三岁,最大的也只有七岁,独自一人撑起有三个年级的学校。他身兼数职,既是教员,又是保育员,还是生活员,忙完学生学习又拿起锅瓢碗筷操持学生的吃喝,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身影日渐佝偻。因为学校学生少而小,校园面积大,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将校园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到校门口迎接学生们的到来。冬天下雪的时候,他踏着积雪比往日更早到校,早上六点半他已为娃娃们生好取暖的炉子,中午还得为十几个娃娃做一顿午饭,下午4点半等到家长们接走最后一个孩子,他才坐下来喘口气。看着他那越显佝偻的背影,有人不解的问他:“干你们这行这么辛苦,才拿这么点钱,你不后悔吗?”他爽朗地笑着回答:“我爱教师这个行业,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在家乡学校工作,我觉得很幸福!”。
对于学困生,王老师更是格外照顾,2020年春从外地转回一名“特殊”学生,据家长介绍,孩子已11岁了,应该读四年级,家长非要将孩子放在他这里读二年级。来校第一天,他发现这个学生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算,语文连声母都不会读,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要想让这个孩子跟上队伍,他抽出中午所有时间给他补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悉心辅导,孩子终于将一年拉下的课程补上来了。2021年春,南漳融媒体以“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专题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
他关爱着每一个孩子
教师的工作虽然辛苦繁重,39年来,王学国总是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力争把每一项工作任务做实做细,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学工作中,他关心爱护学生,坚持正面教育,爱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文明守纪,积极向上,并坚持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王学国说:“我到这个学校来,发现这些山里的孩子很淳朴,很可爱,眼睛清澈。”面对一个个纯洁得像白纸一般的孩子,王学国一直坚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自我要求,坚持言传身教。因为他觉得在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他们。
王学国常说:“无论是我的平辈还是我的长辈或者晚辈,我总是先打招呼,孩子们看到老师这样做,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因此,我认为教孩子们做人,是孩子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王学国希望自己这样做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洛浴中心小学黑河教学点学生刘馨怡说:“老师平时教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有孝心的好孩子,教我们见到人要打招呼,要有礼貌。”每当看到学生取一点成绩时,他总是用赞许的目光鼓励孩子们。每当接到一个新班级时,他总是通过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基础、智力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制订具体教育措施。在面向全体,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坚持用师爱去感染学生,一方面和学生谈心,交朋友;一方面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加强家校沟通。面对纪律成绩双差生,从不疏远,从不歧视,而是采取多教育、多辅导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进步。2021年秋,布局调整后王学国调入薛坪中心小学带六年级数学课,兼班主任工作,班上学生基础差,调皮学生多,班上有个很特殊的学生(小豪)化名,六年级就已经15岁了。因父母早年离异,缺乏家庭情亲教育,爸爸外出打工,孩子从小无人照管,寄宿在幺爷家,老人管不住,干脆不管。学习成绩差不说,在班上天天欺负同学,经常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对于这样学生,老师们都感到头疼,人人都说他不可救药,但作为班主任王老师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就这样沉沦下去,便双管齐下,一边关心孩子的生活,生病了带他看医生,给他拿药,一边与孩子父亲联系,建立情亲电话,让孩子每星期与父亲通一次电话。学习上给他开小灶,每天补习半小时;天凉了,王老师把自己的羊毛衫借给他穿。星期五放学,途中怕他又和其他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王老师就骑着摩托车送孩子回家,星期天王老师早早地到校去接小豪来上学。经过半年的感化,孩子渐渐地发生了转变,不再和社会闲杂人员来往,在班上也不再欺负同学了,学习的自信心也上来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年,他所带班级也被学校评为“进步班”集体。
他不想耽误学生的功课
2022年5月17日这一天,对于王学国来说,是最不愿回忆的一天。上好一天课,处理完手头一切工作,已是晚上十点半,王学国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寝室,准备休息。突然感觉胸口阻塞缓不过气来,开始他还以为是感冒没好,引起胸闷,十多分钟后,他感觉呼吸特别困难,意识模糊,行动吃力。于是他勉强摸到手机,给楼下校长打了一个电话,老师们立即用车将昏迷的王老师送到襄阳市中心医院,经医生确诊,属于心动脉血管堵塞,幸亏送诊及时。医生连夜为王老师做心脏支架手术,手术后刚第8天,他惦记六年级毕业班课程,要求医生给他办理出院手续。主治医生坚决不给办理,并对他爱人说,像他这种病情,建议不宜上班,休养三个月,不得从事脑力和重体力工作。可他哪里放得下他的学生,两天后他不顾爱人的劝说,毅然出现在学校里,爱人只好放下家中一切,到学校照顾他。一到学校他又变成了一个工作狂,不是忘记吃药,就是忘记吃饭。妻子哭着泪说:“老王,给你发了多少工资,值得你拼命吗?”可他一笑说:“还有两年就快退休了,我总不能半途而废荒误孩子们这关键一年啊!等我退了就好好养身子,这不是还没有退吗?”妻子见说不过他,只好一天三督促的让他按时喝药吃饭。但他依然一工作起来就没完没了。看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他如饮甘醇;看到班上每一次成绩提高,他欣慰不已,他早已将自己融入到教育的快乐之中。
39年来,他一直耕耘着年轻时一句誓言,播撒着春雨,播撒着阳光,播撒着未来和希望。把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浇灌在薛坪大山中。从青年到中年,由黑发到白发,他用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大山,实现着梦想。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