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 班班有队伍、周周有赛事、人人有舞台

发布时间: 2025-03-1409:07作者: 来源: 长江日报浏览量:

 

武昌区丁字桥小学校长杨涛和学生们在一起。 

  校长名片:杨涛,武昌区丁字桥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 

  ————————

  “唰——唰——唰”,大课间时,武昌区丁字桥小学操场上的“红色巨浪”就会成为校园最美一景。数百位学生整齐地挥动手中的红色舞扇,结合武术动作,做起体育老师为他们定制的个性课间操——“功夫扇”,像这样的个性课间操学校编制了十多套,学校把大课间“玩”出了花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通过体育活动,我们实现了德育、智育、美育和劳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持续的尝试和改进,通过文化引领、数字赋能,武昌区丁字桥小学顺利地将这种教育方式和谐地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 武昌区丁字桥小学校长 杨涛

  ■ 传统文化引领,多元文化交流

  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我们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体育课程的课时量,确保一至六年级每天一节体育课。同时,教学内容增加了两项必修内容——足球和武术。

  此外,为保障学生每天不低于2小时的运动时长,学校将大课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两次,累计时长不低于80分钟。上午大课间活动内容是全校集体完成体能操、韵律操、武术操、功夫扇等大型团体操训练项目,截至目前,体育组已经根据季节变化、室内外场地等因素编排了15套不同类型的课间操。

  下午第一节课后的大课间,则是各班开展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可以是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也可以进行踢毽子、跳皮筋、跳房子、拔河、跳绳等传统体育活动和相关比赛活动。

  双大课间活动设计极具特色,不仅有利于合理规划学生在校的学习与运动时间,实现动静相宜的良好节奏,而且契合了丁字桥小学“以体育人,健体强心”这一健康理念,成效显著:学生肥胖率近3年下降13.6%,控制在6.8%以内,近视率5年内下降13.9%,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在课间活动的设置上,我们尝试做到文化引领下的多元文化交流。如武术和功夫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其独特的动作和技巧展示出中国武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在国际交流中,武术和功夫扇可以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更多人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兴趣。

  2024年5月,丁字桥小学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文化观摩活动中,全校师生以代表24个不同国际体育项目文化的全校入场式和学校趣味体育项目体验活动,展示了校园体育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中的重要作用。

  ■ 校园文化随行,体育赛事纷呈

  “假小子”王翊菲活力四射,因为调皮活泼的性格,偶尔也会与同学产生矛盾。但我观察到,王翊菲对乒乓球情有独钟,在一次年级周赛中,她凭借出色的表现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在班主任的悉心引导下,她逐渐在体育活动中领悟到了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参与学校的乒乓球、跳绳、篮球等社团活动,王翊菲不仅收获了自信,还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和喜爱。“追风少女”李梓萌对足球充满热爱,在绿茵场上勇往直前,从不畏惧。她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更享受着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挥洒汗水的每一刻。在各类赛事活动的历练中,她锤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学习中。在学校,像这样因为体育运动找到了自己“主阵地”的学生还有很多。

  秉持着“班班有队伍、周周有赛事、人人有舞台”的理念,学校全力为孩子们搭建起广阔的体育平台,让他们在学、练、赛的循环往复中,不断砥砺坚韧意志,切实增强身体素质,传承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为此,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校园体育赛事。校园篮球比赛,那是力量与技巧的激情碰撞,球员们在赛场上飞奔、投篮,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青春活力;校园足球联赛,小小的足球在绿茵场上滚动,球员们团队协作、奋力拼搏,点燃了整个校园的热情;校园啦啦操联赛,动感的音乐与活力四射的舞蹈交织,展现出孩子们的蓬勃朝气与无限活力;全员运动会,更是打破常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感受运动的欢乐与集体的力量;还有大课间特色项目展示,充分展现了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与成果。

  ■ 数字技术赋能,构建数字化体育运动场域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学校与时俱进,通过参与中国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教科院共同研究的“体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实践项目”,学校在数字资源优化体育课堂、数字工具提升教师能力、丰富AI硬件运动形式等方面有了整体升维,实现了运动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管理,构建了一个智能化的新型运动环境——数字化体育运动场域。

  在数字化体育运动场域中,学生只需佩戴传感器、运动手环及AI人脸识别智能设备,便能在运动过程中即时获取多项关键运动数据,诸如运动轨迹、速度、距离以及心率等信息,这些数据会同步传送到学校数据驾驶舱,一目了然。通过数据分析,学生能够清晰地洞察自身的运动状态,准确评估自己的技能水平,进而明确后续的提升方向。

  与此同时,从数字化体育运动场域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后,老师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规划和设计体育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材、教学方法,安排适当的体育活动。通过数字化课程开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自适应的教学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差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数字化技术的融入让体育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数据呈现方式,为学生们营造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空间,使体育教学向着更具科技感、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方向大步迈进,为此,学校以此为契机,申报了武汉市重点规划课题“数字化赋能以体强心的追踪评测与实践优化研究”、区级重点课题“大健康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字化体育运动场域构建的研究”,两项课题均已立项。

  此外,数字化课程开发还可以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更多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机会。

  展望未来,深化以体育人、践行“五育融合”的实践探索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通过科技赋能、跨界合作以及国际视野的拓展,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