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从容

发布时间: 2018-11-2820:09作者: 赵俊涛来源: 枣阳市新市镇中心学校浏览量:

  “又是你们几个,我们班又要被扣分了!”即将入梦时,我又被这声嘶力竭的斥责声吵醒了。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印象中,好像每晚都要有一次或多次。有时,即使学生已经酣然入睡了,这位老师也会在巡寝时象征性地训导几句:“快点入睡、不要说话!”不同的是,有时受训的是一两个学生,有时是全寝室的学生;相同的是,阵阵刺耳声音和那些惊恐不安的学生。 

  从斥责声中,我听出了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也领会到,这个班里的个别学生因违反学校各类管理制度,在学校的常规检查中被扣了分,影响了班级常规评比成绩。似乎,每一次斥责的原因都差不多,无外乎个别学生没有及时就寝,没有及时关灯,就寝时说小话……而这些都成了全寝室学生遭受斥责的理由。 

  在“外人”眼中,这个班级已算“优秀”:课间操集合,别的班级还是一滩散沙时,他们已经立正站好,默默地等待音乐响起;课间休息,学生们很少喧哗、打闹,大多中规中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需要去厕所的同学也是蹑手蹑脚,唯恐破坏了教室里的安静氛围;就餐时间,当别班的同学都还在大声喧哗时,他们已然整齐就位、安静地就餐…… 

  但是,我总是觉得这个班级缺少点什么。活泼、阳光、张扬、无忧无虑本应该是小学生的生命底色。而这些孩子,他们的脸上却少有灿烂的笑容,那种矜持的小心翼翼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担忧。难道,这些孩子,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吗?难道,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带着疑惑,我私下与这位老师做了交流。“没办法呀!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了得到学校的认可,我只能对学生严格要求。说真的,有时候自己都觉得对学生过于苛刻了,但是没办法,谁都想让自己的班级比别人强呀!其实最累的还是我,天天担心被扣分,天天担心班里出事,只好严加管教。太累了,心累呀!”说完,他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 

  对班级进行管理的目的不应是维持纪律,而应是育人吧?与其将学生管得服服帖帖,为何不去关注更深层次的学生品德教育呢?面对我的质疑,他无奈的神情稍纵即失,随即尴尬地笑说你说的挺有道理,不过,我还是认同这既简单又快捷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做出成绩的。 

  这样的回复,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啊,这位在我校堪称优秀的老师,是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所带班级在学校常规评比中几乎是每周夺冠;每逢大小考试,各科成绩在全镇都是名列前茅;各级表彰、各类荣誉也是飞拥入怀,更是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诸多家长的认同。 

  不过,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这些成绩吗?此类管理,还能称之为育人吗?的确,这样的管理方式是简单、快捷,还容易出“成绩”。但我们不能忘了,对班级进行管理的终极目的不是维持纪律而是育人。当班级管理过于关注“事件”本身,采用过于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时,就会忽略管理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和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当班级管理只见“事”不见“人”时,也就失去了班级管理的意义,更无法达到教育育人格独立之人、育全面发展之人、育积极向上之人这一目的了。 

  本该活泼、阳光、无忧无虑孩子,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变得对班主任、班长等手握奖惩大权的人唯唯喏喏,甚至不会给同学、家人应有的尊重了。这有利于他们素养和品质的提升吗?这些外在的约束与惩戒一旦消除,他们还可能有自觉自律的意识吗?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只有在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方可能实现,只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在现实中,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些公认的优秀教师优秀地偏离了教育的轨道:他们为了良好的纪律对学生严防死守、强力打压;为了提高分数,加班加点地搞题海战术;为了赢得优秀,放弃了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为了制造优秀,挤走了学生的幸福。 

  其实,教育不需要外人眼中诸多的“优秀”,需要的是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对生命感悟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自主体验,体验一种顺其自然、瓜熟蒂落的收获和觉悟。作为师者,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祖国的未来。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坚守自己的职业素养,从容地面对那些繁琐的教条和忙碌的劳作,从容地面对世俗、功利的诱惑。唯有摈弃世俗、摈弃职业倦怠的那一份从容,方能把理想的“教育之舟”扬帆在功利的追逐之外。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