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需要违心的煽情

发布时间: 2019-01-2409:59作者: 赵俊涛来源: 枣阳市新市镇中心学校浏览量: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应邀听评了两节二年级数学课。可以说,这两节课的课堂气氛都很活跃,也都很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评课会上赢得了评委们的一片赞扬。 

  “假如,过几天有学生问,老师,那天上课选择的旅游景点什么时候去呀?唱歌比赛什么时候举行啊?你们该如何回答呢?”评课会即将结束时,一个评委突然对讲课教师追问道  

   两位教师一愣,明显是被这问题给问住了,他们迟疑了一会儿,并没有做出回答,只是尴尬地笑了笑。不过,这个追问倒是让热闹的评课会顿时变得沉寂下来,也让我再次回想起课堂上的两个细节: 

  甲老师导入新课时说:“孩子们,马上要到五一小长假了,老师想带你们出去旅游,你们愿意吗?(‘愿意!’孩子们情绪高涨)可是,老师遇到困难了,有三个可去的景点,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去一处,怎么办呢?” 

  乙老师则这样导入:“我们学校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刚刚结束的趣味运动会。你们愿意参加活动吗?(学生异口同声:‘愿意!’)过几天啊,学校要举行合唱比赛,我们班也要参加,大家高兴吗?(孩子们热情高涨,齐呼‘高兴!’)不过,老师挺苦恼的,因为有三首好听的歌曲可以选择,而比赛规则只能唱一首,我该怎样选择呢?” 

  非常明显,这两位教师为了关注课堂的时效性,追求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都违心地做了虚假的、没有接应活动的煽情。但是,如此利用虚假的煽情,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投入情感,当时起到了教育的实效——学生接受了知识,可是如此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诚信的熏染吗?爱因斯坦曾说过,无论是教堂还是学校,在他们行使其正的功能的限度内,都是为了使人更高尚。其理念就和我们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差不多。试想,如果课堂只成为教师教授知识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特别是教师为传播知识而虚假煽情的地方,那将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 

  其实,教育就是一件教书、育人的事情,而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听课是我们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有效手段,或组织赛课,或推门听生活课,我们评价的标准都不能局限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是否热闹以及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是否达成,还要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有虚假的煽情,课堂是否围绕着教育的本质——育人来展开。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