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背诵检查带来的改变

发布时间: 2019-05-0720:59作者: 李华国来源: 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浏览量:

    学习语文非积累不可,积累非背诵不可。为此,每上完一首诗或者一篇文言文,我都布置了背诵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

  由于班上人多,老师一一检查不切实际。我往往采取层层督促法,即组员到组长那里背、组长到科代表那里背、科代表到我这里背,逢背必作记载,每天科代表把记载的背诵情况递给我看,我再在课前几分钟抽查几人背诵,如完成不好者要层层追究责任,进行批评或者罚抄课文。自以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重压之下必出良才,甚至向其他同事炫耀此法的完美。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到背诵记录表上,小武等几位同学的几首诗歌名目下方打了勾号,相对较长的文言文名目下方却都是叉号。我猜想,这几位同学是否拈轻怕重,抑或偷懒?

  我在一次上课时特意点名小武起来背诵《劝学》一文,结果只背了几句就卡住了,我给他提醒一句,他还是接不下去,痴痴地站在那里,低头不语。这篇课文都学习两周了,他还不会背诵,我有点恼火。又点他的组长起来补救,组长噼里啪啦地一口气背完了,我的心里才稍微宽慰了些,但还是当面批评了小武不爱学习的懒惰行为,批评了组长欠缺责任心。

  没想到等我下课回到办公室后,小武和组长一起尾随而来。我以为他们是来承认错误的,结果他们是来作解释的。小武说我错怪他了,他并不懒惰,其他科目学得也不差,就是背诵一直是心病,从小学开始就比不过别人,要么记不住,要么前背后忘,花费了精力,没取得成绩,所以分班时选择的科目都是理科……组长也连连为他的解释作证明,他的确花了功夫背得慢。

  我半信半疑,后来又咨询他家长和其他任课老师,再次证实了他的说法是真的,他没有骗我,的确不善于背诵。

  我这才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固执”,曾经以为只要严格要求,没有学生做不到的,只有偷懒的学生做不到。后来上网学习相关资料,读到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叶澜自选文集》中说道:“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这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学生观中‘差异性’的主要含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能注意克服教育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

  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我再一次地回望自己曾经的教育行为,是否错怪了很多像小武这样真诚的学生?

  从那以后,我重新审视像小武这样背诵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记忆方法,锻炼他们的记忆能力,为他们重新建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检查背诵或者安排其他学习任务的时候,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保证大多数人按时完成的前提下,允许一部分学困生分段分量完成,延迟完成,甚至减轻学习任务,没想到这使他们学习起来轻松多了,增强了学习兴趣,效果反而更好。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