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地方高校新聘教师发展“第一粒扣子”
发布时间: 2023-05-2409:57作者: 谷木荣来源: 中国教师报浏览量:
2017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各省市也相应出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方案。为推进落实国家、省市工作部署,抢抓“双一流”建设机遇,地方高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一大批新聘教师充实到师资队伍中。
新聘教师成为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他们处在职业发展的起点,蕴含着地方高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而对新聘教师的有效培训,无疑是有序推进地方高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地方高校须重视新聘教师培训,助其开好局、起好步,扣好职业发展的第一粒扣子。
一是注重调查研究,摸清培训需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李强总理强调,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地方高校开展新聘教师培训,首先需要深入新聘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群体中,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小组沟通、专题调研等形式,充分了解和掌握新聘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与困惑,充分吸收借鉴优秀骨干教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针对需求与困惑、建议与意见制订培训方案和计划,靶向施策、精准培训,真正在培训中帮助新聘教师提升人才培养、科研研究、社会服务等能力。
二是健全培训机制,保障培训运行。培训机制是联系和协调培训内部各要素而发挥作用的运行方式,发挥培训机制的精准作用是推进培训活动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地方高校在了解、掌握和分析新聘教师培训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建立系统性、精准化的培训工作领导机制、协作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及评价机制,联动协同配合以推进新聘教师培训工作;需要完善政策体系,增强政策的精准度、可操作性及延续性,促进政策协同配套,确保各类政策发挥有效引领作用,助推新聘教师培训工作精准、高效、有序运行。
三是做实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效果。做实培训内容,既需要考虑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也需要解决培训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复杂性、示范性等特点,社会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面对高标准,地方高校开展新聘教师培训,需要从新聘教师实际出发,聚焦实践问题,做实岗前培训、入职培训、校本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发展培训等内容,着力解决新聘教师入职适应、入职角色转化、入职能力提升、职业发展规划等共性、个性问题,有效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继承的关系,以强化整个培训的可持续性效果。
四是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吸引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培训理论的创新和远程视频培训手段的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灌输式”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师培训的需求,探究式、互动式、问题式、案例式、情境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新的培训方式日益兴起,成为提升教师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培训手段。地方高校需要审时度势,把握趋势,迎接挑战,创新培训设计、优化方式组合,结合不同需求、不同内容、不同重点等做到培训方式的实践创新,创新培训模式、办班方式、班次设置、教学方法等,以增强新聘教师培训工作的吸引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新聘教师培训贵在精准化、难在精准化,成效也取决于精准化。开展新聘教师精准培训,有助于新聘教师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从而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为推进地方高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单位系湖北经济学院)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