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阴影,不再内耗 帮助孩子重拾自信
发布时间: 2025-03-1409:06作者: 杨枫 常莉来源: 长江日报浏览量:
晓晓(化名)是一名高中生,她性格开朗,在班上人际关系良好,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内心深处隐藏着一段痛苦的童年经历。晓晓从小体态较胖、皮肤黝黑,曾受到过同学的嘲笑,这导致她长期自卑、敏感、多疑。如今,尽管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童年的阴影依然困扰着她,让她时常陷入情绪崩溃和自我怀疑。本期《你问我答》邀请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贺号,支招如何帮助像晓晓这样的孩子走出自卑、自我怀疑的内耗,重拾自信。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自信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学业表现和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里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
■ 倾听与理解,给予情感支持
当孩子表现出自卑或情绪低落时,家长和老师应首先倾听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困扰。不要急于给出建议或批评,而是耐心地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让孩子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家长和老师是他们坚实的后盾。通过情感支持,孩子会感到被理解和接纳,从而逐渐放下心理防备。
■ 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我
通过描述性夸奖和过程性夸奖,比如“你今天做得很好”“你这次尝试了新的方法,真棒!”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比如“你真聪明”,而是具体指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和潜力,从而减少对自我的负面评价。
■ 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
鼓励孩子通过运动、艺术、写作等方式表达和释放情绪,避免消极的方式,比如情绪失控、逃避等。当孩子遇到挫折或情绪问题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根源,并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应对这种情况?”
■ 营造包容的环境
学校环境的支持: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团辅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外貌、能力等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校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让他们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逐渐建立自信。
对于有严重自卑心理的孩子,家长应寻求专业心理辅导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孩子逐步接纳自己,重建自我认知。
■ 培养成长型思维
帮助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让他们明白挫折和困难是成长的一部分。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用积极的内心对话激励自己,如“这次失败了,但我知道下次该如何改进”“换个方法再试一次”“努力总会有回报”。通过设定小目标,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孩子都会感受到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鼓励孩子尝试新的活动、学习新的技能,如参加体育运动、学习乐器、参与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孩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当孩子对某项活动表现出兴趣时,家长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深入发展这项兴趣。通过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就,孩子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 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导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在冲突中找到解决方案。鼓励孩子与那些积极、乐观的朋友交往,避免与那些经常批评或贬低他人的人相处。积极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感受到支持和鼓励。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倾听、理解、支持和积极地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克服自卑,重拾自信,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自信的孩子不仅能够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实现自己的潜力。
(杨枫 常莉)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