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灵魂三问
发布时间: 2025-03-2921:46作者: 刘会东 刘书婷来源: 枣阳市师苑高级中学浏览量:
日常工作中时常听到有教师诉苦,说班上的“问题学生”多,教起来太困难;也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问题孩子”多,不像以前的孩子那样好管。确实,“问题学生”往往是令教育者们和家长们最为牵挂与费心的群体,他们行为举止异于常规,学业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然而,当我们沉下心来,叩问他们的内心世界,会发现藏在表象下的真实想法,而这其中的灵魂三问,值得每一位教育从业者深思。
问题一:“为什么没人能懂我?”
许多“问题学生”都有着这样的困惑。他们可能在课堂上调皮捣蛋,通过制造混乱吸引他人注意;可能在人际交往中孤僻冷漠,拒绝融入集体。究其根源,是内心深处对被理解的强烈渴望。现实中,我们班的小明就是这样的例子,他在课堂上总是接我的话茬,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多次严厉批评,却毫无效果。直到一次课后谈心,小明委屈地倾诉,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听他说话,在学校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看到他,希望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
这一问,让我意识到,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行为纠正,更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放下身段,以平等、耐心的姿态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理解和包容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当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懂得,那些看似叛逆的行为便会逐渐减少,他们会更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引导。
问题二:“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劲?”
在学业压力和外界评价的双重打击下,“问题学生”极易陷入自我怀疑。他们在学习上屡屡受挫,成绩不理想,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轻视,自信心被一点点消磨。班级里的小红因数学成绩不好,总是觉得自己笨,自暴自弃,作业不认真完成,上课也无精打采。
这一问,提醒着我,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只盯着成绩,而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大力赞扬,帮助他们重塑自信。作为老师,可以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从基础抓起,逐步提升成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走出自我否定的泥淖。
问题三:“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
部分“问题学生”对学习、学校活动乃至未来都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的行为目的和人生方向。他们缺乏学习内驱力,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小刚经常旷课不到校,去网吧打游戏,当被问及原因时,他说觉得上学没意思,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打游戏至少能让他暂时忘掉这些烦恼。
这一问,警示着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让他们明白学习与成长的意义。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体验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未来的方向。当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便会激发内在的动力,主动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问题学生”的灵魂三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与缺失。只有当我们真正重视并用心解答这些问题,给予他们理解、自信与方向,才能帮助“问题学生”突出重围,实现自我成长与蜕变。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