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不忘师道初心,永担育人使命 ——恩施高中“讲恩高故事,担教育使命”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 2019-12-1900:08作者: 彭志友来源: 恩施高中浏览量:
“做一个有思想的、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班主任”,“我在,阵地就在;我在,学生的心就在;我在,教育就在”,“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开启学生奋斗的人生征程”······12月16日,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简称恩施高中)学术报告厅,全体教师济济一堂,安静地听同事讲述教育故事。
据了解,这是湖北恩施高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活动中,学校以教师为抓手,以故事为手段,树立身边好榜样,引领全体教师争做“不忘师道初心,永担育人使命”的好老师。
一、“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全部”
38年前,一个年龄不到14岁,身高不足1.4米的男生独自一人扛着被子,来到恩施高中求学。
开学不到一个月,他的钱包就在恩施东方红电影院被小偷扒走了。室友的共同资助,帮他渡过了难关。11月中旬,班主任肖老师发现,他仍穿着两件薄薄的单衣,于是拿来自己的棉衣给他穿上,一穿就是3年。
这个既倒霉又幸运的男生叫覃发宝。2000年,他满怀感恩之心来到恩施高中任教,连续担任18年班主任,18次获评“优秀班主任”。今年9月10日,他被恩施高中授予“2019年十佳教师”称号,11月11日下午,他面向全校教师讲述了自己30年教书育人的精彩故事。
图为覃发宝老师(右二)获评恩施高中“2019年十佳教师”称号(彭志友/摄)
“一是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学生,二是高度重视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活动,无论取得的成绩如何,一定要做好活动总结······十是关于教学,我可以说,任意给我一个班,我一定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覃发宝老师一口气说了十条经验,每一条经验都是他一分一秒积累起来的教育“法宝”,而每一个“法宝”的背后都有一个班级或一个孩子的故事。
“十班,横竖都是一”,覃老师所带的2012级10班高考成绩均分601分,恩施高中班级均分在他手上首次突破了600分,而下一届2015级20班高考均分则达到了635分,单班就有6人考上清华北大。成绩的背后是师生的共同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是覃老师所带学生进班第一天就看到的班级宣言。
不仅仅是文化成绩好。带领学生搞好身体锻炼,亲自监督学生跑步,也是覃发宝老师治班的重要“法宝”。最近10年,他所带班级的运动会团体总分最差名次都是第二名,目前的恩施高中运动会校纪录中,8X400米,12X400米,16X400米的所有纪录都是覃老师所带班级在高三时创造的。
“学校把一个班交给我,我一定要尽全力带好。心里想的是决不能误人子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最关键的就是高中这三年”,覃发宝老师动情地说。
“讲恩高故事 担教育使命”第二期主讲程伟老师(刘洋/摄)
二、“我希望开启学生奋斗的征程”
在湖北恩施高中这所省级重点中学的校园里,既有“三尺讲台三十载,一份职业一生情”的杏坛老将坚守初心,也有“勤勤恳恳育人,踏踏实实做事”的讲台新锐传承使命。
恩施高中2019年“十佳班主任”程伟就是一个典型。2011年7月,程伟老师成为恩施高中大家庭中的一员,八年多时间,他在恩施高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他的教育故事里充满了“挑战”、“感恩”和“希望”。
刚调进恩施高中工作,学校就安排程伟老师新接高三班级。从私立学校到公立学校,从老教材到新教材以及学生基础的变化,让他感到压力很大。
压力也可以转化为动力。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他重新学习新教材体系,向同组老师不断请教问题,仔细打磨每一节课,最终顶住了困难和挑战,所带2012届班级高考成绩优异。
2012年开始,程伟老师担任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并连续七年获评“优秀班主任”。这七年里,他所带班级经历了平行班,新接高三班,重点班,奥赛班,每一届学生情况都迥然不同,学情差别很大,充满挑战。
图为程伟老师(左一)获评恩施高中“2019年十佳班主任”称号(彭志友/摄)
直面挑战,程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逐渐改变。他说,自己从当初恨铁不成钢的“一点棍棒”转变成了理性分析学生优缺点的“春风化雨”,从杂乱无序的“散弹法”转到了有系统的循序渐进,生物教学模式也形成了模型教学、纠错教学和推理化教学模式。
付出总有回报。程老师所带2015届18班高考总均分高出同等班级第二名近10分;所带2019届15班基本实现全面发展,拿过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囊括广播操摆手舞、男子女子12X400米接力大型集体项目等各项第一,学生完全自创节目《岁月如歌》获得文艺演出第一名,并在全恩施州教育系统文艺晚会上代表恩施高中演出成功,高考总均分高出同等班级第二名11.4分,达到清北最低分数线2人,录取到双一流大学34人,所带8班有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程伟说,顺利应对各种挑战,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支持、包容和谅解,“感谢恩施高中让我有了家的归属,让我懂得必须去好好珍惜这份缘分。我希望我的工作能给学校带来更多积极的东西,能开启学生奋斗的人生征程!”
“讲恩高故事 担教育使命”第二期主讲周世福老师(刘洋/摄)
三、“我一辈子都离不开恩施高中”
1987年秋天,他以全县第14名的成绩考入恩施高中读书。1994年夏天,他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又毅然回到高中母校教书,一干就是26年。他叫周世福,他的故事从小时候说起。
周世福回忆说,小时侯家里穷,冬天没有厚的衣裤,往往靠多穿几件单衣、几条单裤来保暖,没有厚袜子,就用玉米叶子做鞋垫,用棕毛来裹脚。但正是这种生活,让他立下了努力读书的志向,也锤炼了他勤奋努力的品格,这种品格“贯穿于我生活、工作的始终,至今没有改变,这已成了我生活的习惯”。
26年教书生涯,24年班主任经历,周世福老师几乎每天都是早上5:40左右起床,晚上接近00:00才上床睡觉。几十年来,只要身在学校,周老师就会坚持每天早起进入教学楼。即使现在没有当班主任了,他还是与班主任一道,坚持早起到教学楼,守候学生进教室读书、做作业。
有人说,“周世福只晓得拼命做,是哈搞”,而他自己说,“这就是我身上最大的标签。因为我坚信:我在,阵地就在;我在,学生的成绩就在;我在,学生的心就在;我在,教育就在。”
什么是教育?周世福老师觉得,教育,首先是爱,爱你的学生,爱这个行业,爱你服务的学校。
高中毕业填志愿,本可以填更好一点的非师范专业,但周世福义无反顾地在第一志愿填报了华中师范大学,因为他热爱教书这份工作。从华中师大毕业,他又放弃了从事行政工作的机会,回到母校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周世福老师说,“我读书在恩高,工作在恩高。我现在的一切,都是恩施高中这个平台给我的,我一辈子都离不开恩施高中。”
恩施高中第三党支部书记、化学教师周世福作“清明远足”动员讲话(彭志友/摄)
26年的工作经验,让周世福老师体会到,对学生宽严相济,严爱相随,是最有效的教育。
在300多名同事安静倾听的氛围中,周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说,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全方位的,体现在每次考试后的倾心交流中;体现在一次次作业试卷的面批面改中;体现在日常的一句句问候甚至是一次笑话中;体现在犯错后的批评教育中;体现在我在教室的守望中;体现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帮助中······
“不仅是我,事实上,我们班主任群体都是这样子的。正是因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对我、对恩施高中感情深厚,毕业后也关心着恩施高中的发展,关心着我的变化。我们的学生,也是感恩的,心怀感激的。这是爱的延续”,周世福老师以点带面,讲述了一群“恩高人”的故事。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