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内<正文

湖北:青年聚力基层治理大舞台

发布时间: 2024-02-2210:37作者: 杨歆曼 胡志勇 雷宇来源: 中国青年报浏览量:

  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民主路社区,每到双休日的傍晚,社区工作人员便会架起一排排长板凳,拉起一条印着“诸葛夜话”的横幅。居民会被邀请“一起来谈谈怎样搞好小区建设”。大家就停车点、垃圾站等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商讨解决办法,这样的“会谈”结束后,参与的居民会收到鸡蛋、纸巾等小礼品。这是武汉理工大学“青年聚力共同缔造”襄阳分队与社区干部共同探索出来的党群沟通新方式。一年多来,团队以“队员接力”的形式分批次在该市襄城区青龙村、民主路社区驻扎,助力开展“共同缔造”行动。

  2022年上半年以来,湖北省委在全省范围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湖北共青团迅速统筹省内高校,组建了16支“青年聚力共同缔造”实践队,150余名来自城市规划、土木建筑、公共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本硕博学生,在专家学者和专职团干的指导带领下,分赴省内16个市(州)开展服务工作,探索将党政需求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引领青年人才在基层一线读懂中国之治、参与中国之治。

  2023年7月,实践继续向纵深推进。21所高校的100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对口走进全省103个县市区,实现省内县市区全覆盖,大学生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大舞台上不断迸发青春力量。

  从“观察者”到“参与者” 

  “农业、农村和农民,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华中师范大学“青年聚力共同缔造”实践队队长蒋姗姗说。团队的7名研究生均来自该校中国农村研究院,且大部分在农村长大,不少同学曾自认为“对农村无比熟悉”。

  在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莫岭队——一个国营农场下的生产队,他们度过了一段与当地干部、农民同吃同住的日子。当亲眼见证党支部书记将队内乡贤组织起来成立决策委员会、人居环境与卫生健康小组等6个小组时,实践队队员才发现,如果止步于“观察者”的角色,就只是“知道”乡村,并不“了解”乡村。

  “农民原来是这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决策、治理和建设村庄的。这让我们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有了新的认识。”蒋姗姗说。

  2022年11月,蒋姗姗所在的实践队遇上了当地突发疫情,队员们立即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值守卡口、派送物资、协助群众测核酸。值守时,有群众不理解为什么不能进出封控区,值守干部就耐心地讲解政策,请群众配合工作。也有在封控区搞“游击”开店的,值守干部只能轮番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切让实践队的学生发现,基层治理要讲策略、讲方法,同时离不开持续有效的沟通。

  而今,当地先后设立“群议屋”,群众议事有了去处。“我们成了群众与干部的沟通纽带,收集民需清单后会将其反馈给干部,为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一起努力。”团队成员汪映雪说。

  团队为当地规划了以村为单位的基层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即潜江市拖船埠村“红帆工程”、莫岭队“连心织网”工程,还提出了“实施积分制激励群众公共参与”“建立并完善民宿协会促协同发展”“专人专岗维护环境”等基层治理创新路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莫瑞坤则将实践内容变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莫瑞坤所在的实践队,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横沟桥镇、高桥镇、大幕乡和双溪桥镇,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入户走访,调研了12个行政村。

  基于调研数据和实地走访,莫瑞坤以其中一个村庄为例,展开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在论文中,他对未来乡村建设的多方力量如何发挥协同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

  多方联动,强化校地共建 

  “我们讲‘共同缔造’,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把农民的集体智慧转化成共同决策……”蒋姗姗说。她所在的实践队联合团潜江市委、华中师范大学团委和中国农村研究院在渔洋镇和后湖管理区挂牌建立实践基地,签订校地共建合作协议,形成校地制度化的长期合作机制。

  为让青年人才资源持续、高效引入“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武汉理工大学团委与团襄阳市襄城区委签订了《共同缔造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襄城区征集青龙村、民主路社区关于志愿服务的相关需求,向武汉理工大学“点单”。武汉理工大学则会在派遣队员中选择相关专业的学生队伍派驻。

  自2022年8月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已接力选派百余名本硕学生先后参与“共同缔造”工作,并选派学生长期入驻襄城区。法学专业的实践队员运用专业所学帮助当地居民查阅资料、撰写文书、分析问题。师范专业队员则为当地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

  “我们搭建了‘一对一助老午餐会’‘周末入户行动’等常态化、长效化访谈调研机制。”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2020级本科生古丽则巴·图尔迪说。作为该校2022年第一批驻点成员,她负责在当地老年学校回收旧衣、进行消毒清理,同时参加社区的清洁工作。

  洞察治理之痛,参与中国之治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青年聚力共同缔造”实践队共28人,由4名教师和24名学生组成。2022年8月起,实践队应对疫情挑战,先后赴荆门市白庙街道月亮湾社区、麻城镇雷集村、团林铺镇七岭村等地,陆续开展了需求对接、走访调研、工作坊建设、雷锋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实践。

  实践队在雷集村、七岭村全域范围利用无人机拍摄了大量村庄影像资料,以了解熟悉当地的生态本底与建筑风貌。从村里的主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到每家庭院里的美化,实践队同学的专业优势得到了发挥。

  更重要的是,实践队充分领悟“共同缔造”这一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思路,采取“开放式共同设计”的形式,设计工坊接待村民参观来访,号召村民建言献策,共同参与到村庄美化设计中来。

  召开“板凳会”3场、参观调研72处、入户寻访180余人、宣讲3场、志愿服务1场、布置成果展4次、服务群众共计530余人……华中科技大学这支实践队将所思、所学、所悟转化为研究成果,形成一份1.6万余字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1套涵盖两个村庄五大场景的精细化概念性设计方案,助力月亮湾社区以《荆门市“红管家”——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项目成功获评“2022年全省社会治理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湖北大学“青年聚力共同缔造”仙桃分队在调研结束后,将“共同缔造”与大学生实践计划联合推进,助力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职智蒙·十六点驿站”和“头雁计划”等志愿服务项目与实践地形成联动。他们也将调研收获带回了校园,协助开展了以“将‘共同缔造’理念融入学生思政工作”为主题的辅导员沙龙、“大学美好,我们共同缔造”座谈会和“美好湖大,共同缔造”提案征集大赛等项目。

  如今,更多青年聚力故事奔涌在基层治理大舞台。从去年夏天开始,“青年聚力共同缔造”扩容到省内21所高校组建的百余支实践队,他们带着同一份“联系和服务青年群体机制研究”的调研问卷与访谈提纲,深入全省所有县市区,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

  团湖北省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湖北共青团将以实践育人为载体,推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与履行为党育人的政治责任相互促进,不断寻找凝聚青年力量、激活基层治理的“青春密码”。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