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教育局入围第二届湖北改革奖候选名单
发布时间: 2019-07-1512:13作者: 袁作森、朱洪来源: 恩施市教育局浏览量:
7月15日,笔者获悉,第二届湖北改革奖候选名单出炉,恩施市教育局作为全省教育系统唯一单位成功入围候选名单。
本次评选奖项分为项目奖、企业奖、单位奖、个人奖四类,各设10个奖励名额。经过提名推荐、资格审查、初评等环节,每个奖项已产生30个候选名额,共计120个候选名额入围中评,由社会公众、专家委员会及省委改革办三方进行评审,中评结果将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定,并在媒体进行公示。
据了解,自2014年11月恩施市被确定为全省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以来,恩施市教育局积极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新常态,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健全组织,科学规划,构建教育信息化改革管理机制。恩施市突出市、乡两级政府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管理机制,制定《恩施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制度,配备足额数量的专职教育信息化技术人员,组织5000多名教师参与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高端培训,全体师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加大投入,保障经费,营造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环境。恩施市共投入建设资金7000多万助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市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不到30%上升至100%、平均入网带宽从不足1M上升到100 M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的计算机数量从2.5台上升到18.8台,全市138所中小学、109所幼儿园、45个教学点全部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学习人人通”。“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参与教师超过1万人次,累计晒课过万节,建立了覆盖3万多名师生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
强化应用,深度融合,取得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成效。以“互联网+教师”打造“恩施三式”,破解城乡教育均衡难。恩施市探索形成了具有恩施地方特色的“恩施三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应破解“三个难题”:一是“同体式”互动同步课堂破解教学点缺乏师资、开不了课的难题,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支教式”互动同步课堂破解乡村学校缺乏师资、开不齐课的难题,帮助农村学校上好音乐、美术、英语等薄弱学科课程。三是“协作式”互动同步课堂破解乡村薄弱学校教学水平不高、开不好课的难题,促进学校之间加强协作,提高教学水平。以“互联网+数字图书”打造数字图书馆,破解教学资源配置难。“恩施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将全市所有中小学图书室(馆)130多万册纸质图书、30万册电子图书、2000多种电子期刊通过互联网与州、市两级公共图书馆藏书互联互通。以“互联网+爱心妈妈+专用场景”搭建“关爱留守儿童.亲情小屋”,破解留守儿童教育难。恩施市在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亲情小屋”,为80个贫困村小学聘请了“爱心妈妈”,留守儿童通过互联网与其父母定期“见面”交流,分享快乐、诉说委屈、疏解心结、沟通情感。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