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小学<正文

宜昌:落实“双减”改革 构建校园新生态 宜昌实小实施“双减”教育整体改革 构建校园新生态纪实

发布时间: 2021-12-2814:59作者: 杨德强来源: 宜昌市实验小学浏览量:

  本网讯(通讯员 杨德强)12月27日,由西陵区教育局主办,西陵区教科院和宜昌市实验小学、宜昌市五中承办的西陵区“双减”推进暨作业研究成果发布现场会在宜昌市实验小学和宜昌市五中举行,宜昌市教科院领导及各学科教研员,区教育局、教科院、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领导、专家和老师100多名代表参会。在宜昌市实验小学主会场,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观摩了宜昌实小38个教学班的“双减”课堂教学、创意大课间室内室外操和“双减”成果展,语文组长雷鸣、副校长李华明、校长闵军分别从教师施教层面、教研管理层面和学校整体构建层面介绍了学校实施“双减”教育整体改革,全力构建适合学生生长的校园新生态经验。

   

   

   

  据了解,今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出台,是我国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台,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正道,让学生回归校园,让各教育主体切实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在这一大背景下,宜昌市实验小学高举改革大旗,从适合学生生长的教育生态构建入手,进行了大胆且有成效的尝试。

  建空间文化,让学校成为学生自由成长的“生命场” 

  宜昌实小在推进学校营养午餐、“双减”及“5+2”托管工作中,针对不少学生从早上到校,下午六点十分托管结束,在校时间10多小时的情况,不仅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也关注他们的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学校将每一个空间都与课程文化相互融合,赋予教育意义,力求淡化教的痕迹,深化生长的力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的选择,让学习在学校每时每刻都能发生,用文化的浸润让学生的生长成为可能……比如,学校把原来最方便,离低年级最近的接待室进行了重新布局,增加了研习座椅和图书借阅设备而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绘本馆。每个周二、四的中午午餐后,有预约的同学走进绘本馆,在绘本爸爸、绘本妈妈(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跟随主人公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穿越。再比如,整合阅览室,使它成为既可读书阅览、又是英语剧社的大舞台、还是学生中心小导游的礼仪练习T台。本学期学校还重点建设了天文馆的空间,把一楼空间打造成知识馆,既是环境也是课程,既是探究场地又是分享场所,承担任务的科学教师翟磊就在天文馆办公便于指导随时到来的学生。 

  托管课程化,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每周一、三、五下午,是405班江天轶同学最期待的时光。因为他可以参加酷爱的足球班了,他会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愉悦。同时周二、周四还继续在机器人社团学习编程。他七月获湖北省编程三等奖,十二月获市级科创二等奖,本年度已获得科技方面三个市级以上奖励了。近几年来,他先后在学校托管课程中参与绘画、阅读、围棋等课程,现在的江天轶同学更爱思考和钻研,越来越自信阳光。 

  这一切都源自于宜昌实小根据学生素养发展要求,一体化构建托管课程。学校在午托饭后,组织各年级开展数学游戏、绘本故事、象棋、围棋课程有12个午托班,400多名同学参与;下午4:30——5:30开设38个文化课程托管班,有1666名学生参加,由语数外老师统一安排进班,进行学科辅导,指导完成学生作业,达到当日学习目标要求;下午5:30——6:10,还开设有由学校综合教师、校外机构、家长、社会人士执教的34个校级特色课程托管班,近900名学生参加。一系列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夯实素养、提升兴趣、丰富特长。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托管课程,以期让学生在小学6年的学习中为自己一生的发展有很多可能的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追求学教评一致性 

  “双减”呼唤高质量的学习,宜昌实小以准确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重点开展双减课堂研究,抓住教学目标这个牛鼻子,深入开展“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教学研究,构建“30+10”的高质量的双减课堂。率先开展“30+10”课堂时间分配改革。“30”,也即一堂课教师上课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10”,也就是给学生留足完整的10分钟时间写作业。从9月1日第一节课开始,就以明确的计时提醒督促老师把时间还给学生,用铃声这块“敲门砖”撬动“双减”课堂教学改革,让老师退位,学生回归学习主体。强化“学教评一致”的课堂构建。学校核心团队围绕“基于准确目标的课堂教学研究”开展了深度研究,并梳理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学目标聚焦,不贪多求全;课堂讲练以“学为中心”,环节精练;作业设计系统有梯度,科学合理。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还讨论拟定了《宜昌市实验小学作业标准》《宜昌市实验小学上课标准》《宜昌市实验小学备课标准》,将标准前置,通过这些“逆向设计”,让老师对标致用,并逐步完善。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作业负担大大减轻,家长和学生都感慨:“双减”后的实小,书包都不用回家了。 

  赋能教师,构建一个涌动的组织新模型 

  宜昌实小注重发挥教师作为落实“双减”的关键力量,不断撬动他们的内在动力。学校采用项目制将教师推向前台,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首先在机制上通过教代会提案,修改了学校考核制度,项目推优办法,用制度做保障。本学期,学校从重点工作中立项了8个急需攻克的项目,通过招募、实践、成果申报、评审的流程,让老师们工作自己认领、结果自己申报、成果自己认定。为帮助老师们,学校还聘请专家到校指导如何开展项目研究及成果分享展示。舞台搭起来,热情激发了,方法掌握了,老师们也感到项目研究也不是高不可攀,难题也不是那么难,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大批老师在项目研究中脱颖而出,比如敢于破壳的语文尚恒老师,主动承担项目研究任务,最后成为项目核心成员。 

  其次,学校还在实上下功夫。如整个研讨不得超过40分钟;如做好分工,有主要发言人、计时员、梳理员;如不说重复的话等,确保少时高效。只有教师感到做事有效率,又得到实在的收获,他们才有参与的热情。作为管理者,应倡导“专业致胜”的理念,带领教师走专业之路,成为他们收获胜任感、成就感的背后推手。 

  第三是在管理结构上学校也尝试着变革。让管理者做擅长的工作。比如学校支部副书记韩琼,二年级学生的妈妈,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家庭教育有学习的诉求,作为班子成员牵头家校合作项目,进行整体架构,并承担家长学校、首善讲师团具体工作。李华明副校长精通语文教学,全校语文学科“备、教、批、辅、改、考、研”全环节负责,牵头“双减”工作。数学则由市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孙琳主任全权负责。决策更加贴近一线,教师需求的响应就在身边,逐步探索学校治理新架构。 

  家校协同,来一场全面育人的“双向奔赴” 

  宜昌实小在“双减”教育改革中,不是只凭学校的“一厢情愿”,还门注重协同家庭、社会的优质资源,力求找到更多同行者达成育人共识,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此,学校在开学初,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针对只有44%的家长支持“双减”的情况,打出了一套家校协作建设的组合拳。 

  校内,组建家校协作“护善联盟”,招募了48名家庭教育“首善讲师团”成员,作为项目团队研究家庭教育问题;开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开设“爸妈聊天室”,让心育师纾解家长的焦虑;开辟公众号“家校共育”专栏,引导家长撰写育人故事促进实践反思;构架家长学校课程体系,用课程的形式保障运行;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推行“护善家长—首善家长—至善家长”的梯级荣誉制度,倡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还和区妇联、“看见.家庭教育”工作室牵手,利用政府和社会力量提供智慧支持。 

  校外,建立一至六年级6支志愿服务队,网络全校师生家长,让学生在节假日里做有意义的事,承担社会责任,养成利他的品格;还开设“首善亲子实践课”,融洽亲子关系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现在,每一期家长与孩子参加的公益活动、亲子实践课,场场爆满。501班胡笑晨爸爸说:“双减”刚出台时,我和很多家长一样,焦虑感爆表。当儿子得意地举起我的财经专业书籍,追问我什么是股票,什么是利润,什么是货币时,在那一刻,我似乎感受到了“双减”意义。他说,“双减”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自主阅读、去独立思考、去主动参与......“双减”不仅增加了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还增添了“父慈子孝”的快乐时光! 

  在当日的现场会上,宜昌实小的“双减”教育改革获得一致好评。目前,宜昌实小适合学生生长的教育生态已基本形成,“双减”管理系统运行良好。纵观“5+2”校园生活,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基本实现了学生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校园生活并获得相应的发展,周一至周四书包不出校、作业不回家、双休有活动,科学育人、和谐育人观念深入人心,获得广泛认同。11月18日,党史学习教育宜昌市第十巡回指导组督导西陵区“我为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选址宜昌市实验小学,各位领导现场查看了学校“实施中小学校营养餐行动”、“小学课后晚托”办实事项目开展情况后,给予高度评价。连日来,黄石市、监利市、大冶市、鄂州市等多个地方的教育同行组团到校考察学习。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