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小学<正文

郧阳:沉浸式劳动体验 传承手工劳动精髓 思源实验学校开展探究式劳动课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4-1108:54作者: 熊巍来源: 郧阳思源实验学校浏览量:

  为大力开展劳动课教学研究,传承手工劳动之精髓,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意识,体验劳动之美。4月8日,郧阳思源实验学校青年师生余艺在五(3)班,上了一节题为《脱贫致富金果果•红薯淀粉制作》的劳动课,让学生着实体验到劳动果实得来的快乐 

     

  课堂上,余艺老师从郧阳非物质遗产--央视舌尖上的美食《郧阳三合汤》为切入点,让学生说出三合汤主要食材、回味三合汤的美味,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调动了起来,在学生饶有兴趣地回答之后,余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同学们知道红薯粉条是怎样制作的吗?接着,让学生观看红薯淀粉制作过程视频,让学生对红薯淀粉加工有了初步的了解,余老师借助视频内容,向学生强调了制作要点。随后,每4人一组,开始动手制作红薯淀粉。清洗--切段--打浆--加水--过滤--捏压再加水再捏压--再过滤--沉淀,每一个环节同学们相互配合,做得十分投入。经过10多分钟的沉淀,奇迹出现了,玻璃碗底部出现一层白白的红薯淀粉,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异常兴奋,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面对同学们高兴劲儿,余老师总结道,在我们郧阳有三大宝:红薯包谷、龙须草,这些都是我们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香饽饽。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掌握科技、练就本领,长大后在传承手工工艺的同时对我们这些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今春开学以来,郧阳思源实验学校大力开展劳动课教学研究,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湖北名师纪昌蕊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确立了《‘双减’之下农村劳动课教学有效探究》的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课堂研究、体验劳动、成果转化等形式的探究,收到了良好效果。该课题正在参加省“基础教育精品课”实践探讨中,这将为该校劳动课教学研究注入新动能。 

     

  “今天这节课特别有意义,我经常吃美味的红薯粉条,但不知道是怎么加工的,这节课我亲自体验了红薯淀粉手工制作过程,知道了红薯粉条的由来,懂得了劳动的不易,体验了劳动带来的快乐,盼望着老师早日带我们去红薯淀粉手工工作坊,零距离感受手工红薯淀粉加工过程传承好手工红薯淀粉加工工艺,领会传统艺术精髓”一名学生满脸笑意的说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