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教育 守望桃李芬芳 ——记枣阳市王城镇中学副校长丁家刚
发布时间: 2023-04-2410:16作者: 李洪波 丁家刚来源: 枣阳市王城镇中心学校浏览量:
三十年,与大山为伴,他扎根乡村,守护着心中的教育沃土;三十年,与学生为伍,他耕耘杏坛,绽放着满园的桃李芬芳。
从教30多年,他将自己的满腔心血灌注在自己热爱的乡村教育上,一路奉献,一路收获。奉献的是时间,是心血,收获的是学生的笑脸,家长的赞誉,同事的认可。他,用自己的追求与担当,谱写着一曲当代乡村教师的赞歌。他,就是枣阳市王城镇中学副校长——丁家刚。
根植乡村,无怨无悔——做乡村教育的守护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0多年来,走上工作岗位时老领导的敦敦教导、在国旗下宣誓的铮铮誓言,仍然不时在他脑海中回响。王城是枣南小镇,这些年,从王城中学走出去的教师有近百名,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也从一名毛头小伙蜕变成了历经沧桑的五旬硬汉。这一坚守就是30多年,内心却从没动摇过。“我这个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劳动惯了,也真的离不开孩子们,还进什么城呢?”他总是这样调侃自己。
上班以来,他担任班主任工作25年,其中有19年的毕业班班主任经历。班主任工作辛苦、待遇低,很多老师避之不及,上班的第一年他就毛遂自荐,主动挑起了七年级班主任的担子。“班主任就是要像老母鸡一样,像保姆一样,守护着孩子”,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了工作上,放在了孩子身上。每天早上他充满激情、充满能量赶到学校,晚上查完寝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家中。担任教导主任、年级组长、副校长后,他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文明校园创建、档案达标管理、理化生实验操作、信息化管理、九年级中考备考,处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创新工作方法,主动作为,克服困难。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档案管理达标单位”“襄阳市文明校园”“枣阳市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线上教学先进学校”等。每次,他都会谦虚地回答:“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苦点累点又怕什么呢?”
精研业务,奋斗不止——做乡村教育的践行者
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他深知教学始终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要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让每个老师会教书,懂教研,能合作,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师德优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他一直潜心教学,深入学习新课改精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年近五旬时还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并学会了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式教学手段。去年疫情期间,为使线上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他每晚到办公室精心钻研钉钉、腾讯课堂等教学平台的使用,最终线上授课熟练流畅,学生们都称赞他接地气!主管九年级工作时,他认真钻研中考精神,组织备考;有学生叛逆了,要辍学了,他仔细分析这些学生的特点,加强沟通,使得学生身心轻松地回到学校。这些年,他多次被评为“枣阳市优秀班主任”,“枣阳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枣阳市优秀教师”“枣阳市中考考务工作先进个人”等。
为改变“课内比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的现状,他带头讲公开示范课、组织评课并参与到各学科组的听评课中,积极地与年轻教师、老教师们商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真正让骨干教师的经验、年轻教师的创新得以整合推广,“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说课大赛”“各学科组教研大比武”等活动已在王城中学如火如荼地开展。每年有新分配过来的老师,尽管工作繁忙,他总是踊跃地去做“师傅”,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获得感分享给他们,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论文撰写、课题立项等方面为他们精心辅导。他所辅导的陈冬林老师获得部级优课大奖,檀付红、张婧杰老师也已成为枣阳市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
爱生如子,春风化雨——做乡村学生的陪伴者
眼中有学生,心中才有未来。他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他扎入学生堆里,用自己的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他经常说:“师生相遇便是缘分,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做学生一生的贵人。”他始终把孩子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他与学生交流谈心,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与培养,与学生一起规划人生发展,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
对于留守生,他教过的学生都知道,病了,可以找他带去治疗;没钱了,可以找他借;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想爸爸妈妈了可以用他的手机和家长打电话、视频聊天;心情不佳时,可以找他谈心。他让孩子们真切地感觉到老师的家就是他们的家。三十年来,他累计帮扶留守孩子二百余人。
面对“问题学生”,他认为,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辈子都将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他主动为差生们开小灶,帮他们制定帮扶措施,让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有倾诉的地方,并积极做好家校沟通交流,让学生们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力量。学生赵锐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有劣迹的“问题学生”,只有他并未放弃,他宽柔相济,找寻转化他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他变成一个品学优良的“优生”。
拥抱希望,腾飞梦想——做乡村教育的助力者
“我有一个梦想,21世纪的孩子都能够进入象牙塔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应该勇敢地走出去,见一见外面的世界”。他多次这样深情地说道。协助校长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他追求的梦想,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进入好的高中,进而走出山区。
“不怕教师调走、跳槽,就怕教师甘于平庸,走出去成为名师,我们也表示欢迎,要千方百计地打造名师”。每年的学校教科研大会上他都会这样强调,并尽量地帮助教师们快速成长起来。有的教师成绩连续多年倒数第一,他会苦口婆心地去劝说;有的教师工作懒散,敬业精神差,他会想尽办法去帮忙纠正;有的教师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业务能力,他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武汉、襄阳等地观摩、学习。
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去过武汉等大城市,他鼓励孩子们刻苦学习,积极参加王城镇教育事业促进会等组织的奖励活动和夏令营活动,“黄鹤楼、武汉大学、盛隆电气,我们必须先在心里驻下一个大城市,并去为之奋斗”。学校没有专业的篮球、足球教师,他就商量着球技较好的教师不吝赐教,手把手地来教。他真得很累,他只渴望孩子们能跃出农门,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我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平平淡淡也是真,我们必须要为乡村孩子们插上腾飞梦想的翅膀”。
他知道,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坚持自己的教育梦想,期待着那一株株含苞待放花蕾的尽情绽放!在教学的路上,他深深地感到充实与满足!他相信乡村教育的明天注定会越来越辉煌!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