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琴:坚守平凡 默默耕耘
发布时间: 2025-01-0610:10作者: 孙玉霞来源: 郧阳区实验中学浏览量:
在这世界中,总有一些人能以不凡的精神与不懈的努力,在平凡中绽放出耀眼光芒,郧阳区实验中学的王海琴老师便是其中之一。参加工作20年以来,王海琴老师一直在教学一线任教英语学科。在这片教书育人的热土上,她凭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默默耕耘,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
在平凡的岗位上,王海琴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以默默奉献、尽心尽责的工作态度,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对她而言,学生是工作的动力源泉,而爱则是她毫无保留付出的全部。她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将“为人师表,学高为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真正把教育教学视为神圣的职责与义务。
春风化雨,用真爱点亮心灵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王海琴深知,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闪光点”是教师最大的乐趣。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每次她都用微笑与学生沟通,消除他们心中的陌生与胆怯。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微笑打开了学生的心门,点亮了他们的心灵。在课堂内外,她通过点滴言行,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从中真切体会到作为教师的幸福与快乐。二十年来,学生一批批更替,而留在她身边的,是那颗始终不变的爱心。她爱学校、爱岗位,更爱学生。每当翻阅毕业后学生寄来的信件、贺卡,她都如沐春风,那字里行间满是学生对她的喜爱,以及对她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前段时间,王海琴发现班上有部分学生调皮捣蛋。针对这一情况,她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她了解到,这些淘气的学生多数因父母离异,寄居在爷爷奶奶家,受老人宠溺,或是父母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养成了自由散漫、懒惰涣散、不求上进的习惯。其中有个叫段思语的女孩,因父母离异从小由奶奶照顾,娇惯成性,经常在课间打骂同学,连班干部都不太敢管她,许多淘气的学生都惧怕她。王海琴抓住这个契机,首先找段思语亲切交谈,表扬她上课积极发言、关心班级等优点,帮助她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同时,交给她一个任务,让她协助班干部管理那些较淘气的同学。段思语听后十分惊讶,对老师说:“老师,您这么看得起我,我一定好好干。”从那以后,段思语不但自己不再随意打闹,还经常监督本班同学,遇到同学间发生口角,她会马上制止。从此,八(8)班杜绝了打架骂人的现象。
王海琴始终坚信,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成长经历、家庭及周围环境,用真爱和恰当的方法、手段进行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潜心教学,做课改的践行者
王海琴清楚地知道,三尺讲台是她展示风采的人生舞台。面对众多纯洁的心灵,她时常告诫自己做好教学工作,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发展。她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钻研教材教法,并将新课标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她经常观看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培训,虚心与同学科教师一起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和学法。在学习关于环境保护这节课时。她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全球环境现状,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本地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报告。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小组实地考察了附近的河流污染情况,有的则调查了社区垃圾分类的执行现状。
展示时,各小组制作了精美的PPT,详细分析垃圾焚烧对空气的污染,并提出了一系列减少垃圾产生的创意想法。这样的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英语知识,更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心中有责的她,积极践行“136”新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质评教”的原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养成,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自由与成功。
甘于奉献,正师风塑师德
“其身正,不令则行。”王海琴深知,作为教师,“身教”往往胜于“言教”。长期以来,她自觉端正师德师风,严格执行校内各项规章制度,用一言一行给学生做示范。哪怕是平凡小事,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校园清洁活动,任务分配到每个班级,也要求老师们以身作则参与其中。活动当天,天气有些炎热,清扫区域内有不少落叶和杂物,甚至还有一些藏在角落的口香糖污渍,清理起来十分棘手。有的同学看到这么脏,不自觉地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动作也变得迟缓。王海琴老师看到后,二话不说,率先拿起工具,蹲下身开始清理口香糖污渍。她用小铲子一点点耐心地铲除,即便汗水湿透了衣衫,也没有丝毫抱怨。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积极行动起来,不再有任何退缩。
二十年来,她从未无故缺勤缺课,从未在上课期间办私事,从未在学校内外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她忠诚于教育事业,时刻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地做一名好老师,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她时常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学习是终身之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和德育上技高一筹,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
在一次英语课堂上,学习关于爱国主题的单元内容。王海琴老师不仅讲解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分享了自己在假期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的经历,她饱含深情地讲述着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同学们被她的讲述深深吸引,眼神中充满了对先烈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那一刻,教室里弥漫着浓厚的爱国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她将强烈的爱国热情熏染给每一位学生,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用言谈举止感召着每一位学生,真正履行着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教书有路勤为径,育人无涯爱作舟。”在平凡的岗位上,王海琴默默耕耘,用行动证明,平凡岗位绝非平庸的温床,只要心怀热爱、勇于探索、甘于奉献,就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开辟出一片广阔天地,让教育的火种熊熊燃烧,照亮无数学生前行的道路 。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