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小学<正文

(丹江口)三官殿小学组织收看“‘三省五地’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启动会暨第一次线上培训活动”

发布时间: 2020-05-2216:32作者: 罗台成 王平 何珍来源: 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中心小学浏览量:

  5月22日下午2点,丹江口市三官殿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在该校多媒体会议室同步收看 “海淀进校教育扶贫‘三省五地’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启动会暨第一次线上培训活动”。

  

  在主持人赵杰志的介绍后,我们有幸聆听到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关于《智慧时代的未来教师》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刘汝明教授关于《实践取向,自我超越,落实学科育人价值》的精彩报告。

  余胜泉教授指出,作为一名教师,要胜任育人的任务,必须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思想和具备育德的能力。余教授睿智优雅,思路清晰,围绕学科德育的背景、现状、内容、及如何培育等四个方面引领我们作学科育德能力的深思。他提出,教育要尊重生命、发展生命,要关注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说未来教师要体现六个转变。未来教师通过转型,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帮助者、知心朋友。

  只有切实在学校中培养提升每一位教师的育德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真正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余教授提出要引导教师解读,实施“学科育德”,学科育德要遵从哪些原则,学科德育的主要任务,从而激发教师聚焦核心素养,打造育人为本的优质课堂。

  刘汝明教授说要重视学科教学育人价值。他开门见山就指出学科教育与德育的融入。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把学生看作一个认知体,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任务被直接规定为向学生传递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系统文化知识和使学生形成学习知识的技能、技巧,而对于前人是如何获取知识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知识的则无瑕顾及。在实践中,“应试教育”强大的压力造成学科教学更趋于让学生死记硬背或强化练习预期的考试内容,以达到牢固记忆、熟练应答、考试成功的目标。现代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应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的功能。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发展”,即要将学生培养成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这种教学价值的取向和定位,超越了以往单纯重视知识目标的局限,把能力培养和情感陶冶也作为重要的目标。我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育人是教学活动之本,教师要通过教书实现育人。因此,我们要重新理解教学活动的性质,重新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新的课堂教学过程观。

   

  两个多小时讲座只如一瞬,余胜泉教授和刘汝明教授娓娓而谈,渊博的知识,温暖的笑容,沁人心脾,其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离不开像二位教授这样优秀的专家学者的引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科育人,教师应该做什么?如何在实践中结合学校的特色,构建校本研究课程?研修即将结束,思考和实践没有止境。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