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发布时间: 2023-04-2609:04作者: 张远东来源: 保康县马良镇中心学校浏览量:

  《向孩子学习》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每读一次都有收获。 

  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冲动是书名“向孩子学习”。推动我一直读而停不下来的动力,是与大家一样存在的疑虑:作为大人、作为老师、作为父母的我们,还要向孩子学习?向孩子学习,学习什么呢? 

  《向孩子学习》一书,是青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亲子教育系列的一本书。这本看似平淡的书,用61个感人的小故事,呈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往往令自诩为成熟的我们,感到惊讶、不可思议,有的时候甚至是后悔和羞愧。比如,我们有钱给自己买烟买酒卖自己任何喜欢的东西,面对孩子想要心仪的玩具时,是那样吝啬;再比如,我们要求孩子要讲文明守规矩有礼貌,临到自己时,却经常高声大嗓、乱丢垃圾甚至蛮不讲理,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 

  两岁十个月大的小孙女,见人扔在地上的垃圾,就连忙捡起放在垃圾桶里,着实让我刮目相看;玩一会手机,耳边又响起小孙女稚嫩的童声:“爷爷,不能玩手机,注意有病毒”,又让我陡然觉得汗颜,“向孩子学习”,这是现实给我上的生动一课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学习观,就连“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口号,都极具震撼力。 

  摘取一例小故事共享。一群小同伴一起玩耍,一个小孩突然摔倒,并哇哇大哭起来。一个小女孩看到摔倒的伙伴,先是一愣,接着跑了过去,假装跌倒在他旁边,虽然“跌倒”,可还是“咯咯咯”笑,身边的小伙伴看见也笑了,抹抹眼泪,又爬起来和大家一起玩了起来。像这种情况,我们会怎么处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会赶紧跑过去拉他哄他安慰他鼓励他,最重要的,我们要赶紧看看受伤了没有?会不会出安全事故?而故事中的小女孩的做法真是太巧妙了,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只是很自然的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影响同伴、感染同伴,这种做法充满了童真和童趣,就好像是一场游戏,没有半点做作和刻意。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面对这种情况所采取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很多时候小朋友也会那样去做。只是小女孩机智的做法,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使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能适应眼前的孩子们吗?说实话,我没有这份自信!小女孩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始终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用“感同身受”去影响感染同伴。把我们经常说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做的是那么得心应手,而我们自己到了真正需要这样做的时候,又往往把它忘的一干二净,这种十分自如、恰到好处的无声的教育,不仅是一种温馨的心理暗示,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召唤,它至少告诉我们,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做。反观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对待行为习惯有偏差学生的时候是多么的不堪,要么高高在上,要么批评指责,要么哀叹,孺子不可教也。总是站在教师的出发点上去考虑和处理问题,从小女孩身上我们发现,事实上我们把关于孩子很多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当我们真正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了学生的喜怒哀乐,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那样简单、单纯,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教育智慧才会像那位小女孩一样层出不穷。正因为我们没有那样去想,更没有那样去做,因此,我们的很多教育得不到想要的教育结果,这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不妨学学故事中的小女孩,用孩子的感受去感受孩子的情感,用孩子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世界,用孩子们的心思去体味他们的欢喜和忧愁。透过小女孩智慧的本身,我要对我们说的是:别忽略了眼前的孩子们,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片充满智慧的天空。 

  《向孩子学习》一书,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不已,它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们原来拥有后来所丢掉的,也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所忽视的。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向孩子学习”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每一位家长更应该是每一位老师必须审视的一个问题。说实话,从那位小女孩身上,我感觉我们的观念和智慧同教育者身份和教育的需求相比,已经不是十万八千里可以等量,向孩子学习,这是一种境界,同样也是一种灵感,如果你不相信,现在就去观察孩子,在他们身上,有很多我们丢失已久的东西。真诚、坦然、热情、快乐和童心,这些都是我们曾经最珍贵的宝贝和初心。 

  当然,“向孩子学习”很明显并不是学习孩子的全部,更不是说大人或教师可以迁就孩子的缺点和问题,如果产生这样的歧义,那就不是简单的对这本书的理解有问题了,那恐怕得从观念、认识、心理品质和思想意识上去找找根源了!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