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育桃李 孜孜不倦耕教坛 ——记郧阳区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教师王秀琴
发布时间: 2024-04-1709:28作者: 刘永鸿来源: 郧阳区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浏览量:
一颗执着的初心,为教育事业默默坚守二十七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她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凭着一腔热血扎根教坛,用美丽坚守诠释着对教育的挚爱。她就是郧阳区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老师王秀琴。
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她常说:“把优秀的学生教好不算什么,把学困生转变好才是真本事。”是啊,教师不仅要爱白天鹅,更要爱丑小鸭,爱每一个学生。王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在平日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对待学生,她倾注了满腔热忱。只要学生有问题,不管什么时间,不管讲了几遍,只要学生问,都耐心地给予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决不让学不会的学生带着问题过夜。她说:“学生有问题不会,她心里就过意不去,睡觉也不踏实。”记得一天放学后,班里的一位同学跑到办公室来问问题,尽管这是一道在老师看来十分简单的题目,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位置和方向,再加上接受能力等原因,她怎么讲这名学生也不明白。这时,天已经快黑了,但王老师为了不让这位学生“吃夹生饭”,她耐心地又画图,又找观察点,逐个讲解,直到孩子弄明白为止。这样的例子在她身上可以说是枚不胜举。她还经常对学生说,千办法,万办法,落实好了才是好办法,抓落实是致胜的法宝。
王老师通过亲情电话联系、入户走访等方式,重点关注问题学生。她班的学生刘铭最近上课爱走神,做题一塌糊涂。因此,王老师到刘铭家家访,从他的妈妈口中得知孩子从小智力发育迟缓,还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作业情况,针对孩子的情况,王老师告知家长要多一些耐心,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不放弃,孩子一定会有进步的,听了老师的肺腑之言,孩子的妈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班里,王老师开展“同伴互助”活动,为刘铭安排了一位学习自律性高,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女同学帮助他。王老师不仅关心同学们的学习,而且还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和生活。她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问寒问暖,有的同学因病不能来上课,她便主动去家里看望。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她总是为这些学生送去温暖:如她班学生彭玉父母离异,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在城区一家工地做临时工,孩子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该生性格内向,很少和同伴交流。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老师给孩子送去了学习用品和衣服,还和家长细心交流,老师建议父亲多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成长。王老师还耐心地介绍了当前教育的形势与发展,交流了班级管理理念和课堂教学情况,要求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监督好孩子的安全,保证孩子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有她所带班级有一个叫张程的男生,他是一名留守儿童,由外祖父带养,学习习惯很差,经常不写作业,还爱捣乱课堂纪律,王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思想工作,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孝敬爷爷奶奶,遵守课堂纪律,终于使他改掉了坏习惯,张程学习进步很快。正是这些爱的付出,她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爱岗敬业的模范
自从踏上了三尺讲台,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在教学中她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刻苦钻研业务,要求精益求精。认真备课,完善每一个课堂环节。备课时,她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深入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和谐课堂。倡导学生“民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结合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实用的、高质量的教案,向课堂要质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课后,作好落实和作业的批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在教学中,为了使班级学科成绩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推进,她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性情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从抓成绩平衡入手,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上齐步前进,共同发展,她十分重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等生的培养;二是中等生的提高;三是后进生的转化。她采取的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持之以恒,贵在坚持。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有闪光点,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发言积极,有的形象思维良好,有的逻辑思维显佳,有的书写工整,有的学习主动,她善于调动这些优越的教育资源,抓住每个教学契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引领进步,鼓励成长。是啊!王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事张扬,为人低调,默默耕耘,用满腔的爱心春雨润物般的哺育学生,让学生在校园茁壮成长。
同事眼中的好老师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王老师深深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她在学生面前就是一把言行一致的标尺,一面表里如一的透镜。慢性咽炎是教师的职业病之一,过度劳累经常导致她嗓子嘶哑。吃药不见效需打点滴时,她总是利用下班时间打针,从未因病缺过—节课,大家戏称她“铁人”。她处处率先垂范:在校园内看见垃圾主动弯腰捡拾;打扫教室,她拿起拖把,和同学们一起拖地;校园除杂,她身先士卒,捡赃物。她言而有信,从不说大话、空话、假话,向学生许诺的,就一定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二十多年的工作中,她从不为教师工作的艰辛而懈怠,始终保持着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她始终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她在工作中从不投机取巧、马虎了事,而是以踏踏实实、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具有踏实的精神和健康的人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辛勤耕耘,让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如点点星光,最终汇聚成璀璨星河!她爱这平凡的事业,播洒着期盼,收获着成功的喜悦;播洒着清贫,收获着社会的富强!二十七年如一日,坚守基层为教育。工作中的王老师淡泊低调,默默无闻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她高尚的品质和敬业精神就像芬芳的桃李,赢得了家长的敬重,学生的信赖。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