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触摸家乡历史 感受文化魅力 石化三小开展走进博物馆活动
发布时间: 2019-12-0906:57作者: 王光兴 施赵舟 孙荣辉来源: 荆门石化三小浏览量:
本网讯(通讯员王光兴) 12月7日上午,荆门市博物馆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少年——石化三小五(三)中队的少先队员们。一场“触摸家乡历史,感受文化魅力”的博物馆快乐之旅就此展开。
博物馆,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里,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带着我们穿越时空,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有人说,一个国家或城市对待博物馆的态度,体现着她的现代文明程度。当荆门市博物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时,我们就开始思考,组织一次亲子活动,把荆门的历史直观地展现给孩子们。荆门市博物馆属省辖市级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保护、征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系统收藏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珍贵文物。在博物馆解说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逐一参观各类文物“包山楚墓出土文物陈列”、“战国女尸及郭店楚简展览”、“精品文物展览”。
“战国女尸”比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女尸早200年,被称为“中国第一湿尸”,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郭店楚简 1993年10月出土,共804枚,简上有字13000千余个。郭店楚简18篇儒家和道家著作均为先秦时期的学术典籍,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精品文物展》展示了荆门60余件精品文物的丰富内涵。在诸多文物中,小队员们最喜欢的莫过于“越王朱勾剑”了。这把剑出土时只有剑身与剑柄,剑柄上的装饰物可能已经在岁月的磨砺中消散了吧。剑身由青铜铸成,最厚处约有5毫米,剑身一眼看上去,显得极为粗糙,铜锈覆盖之下,隐约可以看见剑上泛着一些金色的光彩,青铜剑,隐居深山,与青山为伴,草木为邻,虎豹为友。
包山墓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的包山岗地(因包山大冢而得名)之上,这里古代遗迹极为丰富。1956年,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将荆门十里铺古墓群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为配合荆(门)沙(市)铁路建设,荆沙铁路考古队对包山楚墓进行了发掘,出土器物3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件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错金银铜尊、错金银铜壶、铭文铜戈等。《迎宾·出行图》漆奁 漆奁是盛梳妆品的用具。上有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先秦漆画,代表了先秦时期我国绘画艺术的高度成就。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 湖北荆门包山出土。战国晚期。奁为圆盒形,直壁、平底,夹纻胎。整器由盖、身两部分组成,子母口扣合。内壁髹红漆,外壁髹黑漆之后又以红黄、蓝等色漆彩绘。
讲解员阿姨栩栩如生的讲解,带领着队友们进入文物的世界,小队员们听得有滋有味。各式的玉器、铜镜、书画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在惊讶文物的精美之余,也赞叹着古人无穷的智慧。孩子们或是一个人专注欣赏、或是两、三个人讨论交流……每一种状态都是对知识的认真和渴求。
通过荆门市博物馆这一历史文化窗口,队员们在游中学、在学中获,充分感受到了荆门的历史变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一个馆,了解一坐城!历史已然过去,美景尽在身边!努力吧,石化三小五(三)中队的小队员们!为了荆门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