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小学<正文

兴山外小:让劳动的“种子”在生活中“开花”

发布时间: 2021-09-2310:49作者: 邓玉婷来源: 兴山县外国语小学浏览量:

  “别看一碗简单的西红柿鸡蛋面,想做的好吃,妈妈说里面的道道可多着呢!西红柿划十字刀,用开水烫两分钟,把皮剥掉……”9月22日,兴山县外国语小学五(5)班的劳动课上,班主任王敬静正组织同学们对前一晚的劳动成果——西红柿鸡蛋面进行经验介绍,唐宋明哲同学像个小大人一样有板有眼的分享着自己的味道小技巧。王老师也迫不及待展示在朋友圈发布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后骄人的点赞数量,像这样的场景,今年,在外小师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鲜活起来。

  为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兴山县外国语小学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的劳动教育模式,充分渗透到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每一处细节,让劳动成为师生感受美、拥抱美、创造美的起点。

  创设“阵地”,让劳动的种子扎根沃土。

  课堂作为劳动教育主阵地,教师们结合教学内容,寻找教育时机,挖掘潜在的劳动教育因子。四(3)班科学课上,黎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种植我们的植物》,用自带的小工具种下凤仙花、太阳花种子,“虽然花盆小、土少,同学们依然兴趣盎然,小心翼翼撒下种子,捧一抔土,期待破土发芽的那一刻!”除了科学课,在外小的校园里,教室、走廊随处可见绿油油的植物,都是由孩子们自己挑选植物、种植、管护,绿色生态和劳动意识在长期坚持中逐渐萌芽。

  结合语文教学,探索统编教材中的劳动要素,一年级学习《悯农》时,恰逢研学旅行活动,刘平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传统的劳动器具,鼓励他们亲手实践,推磨、打筛,冲石臼,体会从稻谷脱壳成大米的劳动艰辛。“以前总有倒米饭剩菜的情况,通过学习和体验活动,小朋友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珍惜粮食,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刘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外小学子的每一天都是劳动节!学校以“清洁责任区”为切入口、班班有“责任区”、到了班级,班主任再将所有劳动任务细化给每天的劳动责任人,擦玻璃、黑板、捡垃圾、扫地、拖地、倒垃圾,从清晨到傍晚,校园里每天有数不清的“小蜜蜂”忙碌着飞舞着。

  9月21日,中秋节,学校为住读生策划举行了赏月、吃月饼、包饺子活动,学生们自己动手包饺子,品尝劳动果实,心里格外地甜。每到重大节日,就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好时机,母亲节号召全体同学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洗脚、做饭,用行动感受亲子爱;儿童节、冬至节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在劳动中体会师生爱。

  目前,学校正在尝试建立“阳光小厨房”,从食材清理到菜肴上桌,学生将参与后厨全过程,将劳动实践活动逐渐转变为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及日常生活劳动。

  家庭实践,让劳动的幼苗拔节成长。

  外小坚持每天给学生布置一道家庭劳动体验作业:每天10分钟家务。孩子们把厨房变成美食课堂,每天放学回家和家长一起洗菜、切菜、做菜、品菜;把房间变成卫生课堂,打扫、洗衣服、叠被子、叠衣服;把客厅变成礼仪课堂,接待客人,沏茶倒水,削水果……既学会了生活技能,更品味家的味道。

  “以前,我总觉得这些小事不需要孩子来做,怕耽误学习,现在和孩子一起劳动之后,他的性格变得积极了,和我交流多了起来,亲子关系也融洽多了!”高玉泽的妈妈开心的细数起劳动带给家庭和孩子的变化。

  寒暑假期间的“我爱劳动”假期单元,采访长辈,采集整理“劳动心愿卡”、动手整理卧室、和家人一起进行春节房前屋后大扫除、学烧1-2道年夜菜,和父母一起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或进行职业体验,新学期颁发“劳动小达人”奖章。“我的学生假期来手上都磨出了血泡和茧子。虽然看着心疼,却也觉得对他的成长意义重大,不能放弃!”班主任胡劲飞深情地说道。

  社区传播,让劳动的花儿精彩绽放。

  学校将劳动课堂延伸到了街道和社区,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外小志愿服务队”,孩子利用周五“无作业日”及节假日开展服务工作:有环卫服务,路面的打扫、楼梯护栏的保洁;有护绿服务,绿化的除草、花草的浇灌;有亲情服务,留守老人的照顾、留守儿童的关爱;有文明服务,小区传单的发放、或“点赞斑马线”行动等。在劳动服务中,孩子们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享受劳动最光荣的乐趣。

  “小孩子顶着大太阳站在斑马线两边进行文明劝导、捡拾垃圾,让很多想乱闯乱走、乱丢垃圾的人都感到羞愧!他们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播了劳动价值和社会的正能量,值得点赞!”孩子们的行动让社区王大爷深受鼓舞。

  “三位一体”劳动教育模式,悄然播下外小劳动教育的基因,让劳动的“种子”萌芽、“开花”,培植了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培养了爱劳动的习惯。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